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贫血的症状 >> 恶性贫血症状 >> 正文 >> 正文

健康E站台盛京医院专家提醒老年人

来源:贫血的症状 时间:2018-8-28

张国君,男,39岁,中国医院血液病治疗中心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擅长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各种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系统疾病的诊治。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以下,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年至年全球贫血患病率的调查,全球总人口贫血患病率是24.8%。据估计,大约有16.2亿人受到贫血的影响。其中,学龄前儿童的贫血患病率是47.4%,学龄儿童贫血患病率是25.4%,成人是12.7%,老年人是23.9%。

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科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g/L,孕妇Hbg/L就有贫血。

贫血的分类

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贫血、正常细胞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不良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增生性贫血(除再障以外的贫血)等。这些分类方法对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但下列根据发病机制或病因分类更能反映贫血的病理本质。

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红细胞的生成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造血细胞,造血调节,造血原料。其中造血原料缺乏所致的贫血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贫血。造血细胞包括多能造血干细胞、髓系干细胞及各期红系细胞。造血调节包括细胞调节如骨髓基质细胞,淋巴细胞的影响和造血细胞本身的凋亡; 因子调节如干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粒-单集落刺激因子,粒系集落刺激因子,红细胞生成素、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正负调控因子。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代谢以及细胞构建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质、脂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这些因素中的任一种发生异常都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进而发生贫血。

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正常红细胞寿命为-天,衰老红细胞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捕获,分解。正常骨髓有6-8倍造血储备能力,因而红细胞寿命轻度缩短一般不会导致贫血的发生。当红细胞寿命明显缩短,骨髓造血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破坏时,贫血便不可避免。这种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的贫血也叫溶血性贫血。包括红细胞内在缺陷所致溶血性贫血和红细胞外在因素所致溶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

急性大量失血可发生于创伤、消化道大出血、咯血、病理产科等,多由于非血液系统的疾病所致,或由于出凝血异常血液疾病所致。大量失血后恢复期和长期慢性小量失血临床上常表现为缺铁性贫血。

贫血疾病的治疗

对症治疗

目的是减轻重度血细胞减少对患者的致命影响,为对因治疗发挥作用赢得时间。具体内容包括:重度贫血患者、老年人或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应输红细胞,纠正贫血,改善体内的缺氧状态;急性大量失血应及时输血或红细胞及血浆,迅速恢复血容量并纠正贫血;对贫血合并出血者,应根据出血机制的不同的止血治疗。

对因治疗

针对贫血发病机制进行治疗。如缺铁性贫血补铁及治疗导致缺铁的原发病;巨幼细胞性贫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溶血性贫血采用糖皮质激素或脾切除术;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有肯定疗效;造血干细胞异常性贫血采用干细胞移植;AA采用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环孢素及造血正调控因子(如雄激素、G-CSF或EPO等);ACD及肾性贫血采用EPO;肿瘤性贫血采用化疗或放疗;免疫相关性贫血采用免疫抑制剂;各类继发性贫血治疗原发病等。

谨慎用药

不同类型的贫血,用药是不一样的。有些药物在同时服用时,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患者在明确诊断后除遵医嘱选择合适的药物外,还应考虑各种药物在体内是否引起相互间作用,如补血药不能与四环素一起服用,它们会相互影响吸收;并发胃病用抗酸剂时,应与补铁补血药错开时间服用; 某些药物有抑制造血的作用,如氯霉素、西咪替丁、保泰松等,故应尽量避免使用。

注意!老年人贫血容易被误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年数据表明:中老年人贫血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贫血患病率高达29.1%。老年人贫血病因较多,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临床各科疾病多能引起,故涉及面颇为广泛。

从老年贫血的病因分类中,主要发病基础是红细胞生成与破坏之间平衡失调,即增生不足或消耗过多,或两者同时存在。骨髓是成人造血的主要场所,但随老化进展,红髓量减少,而代之以黄髓增加; 造血干细胞虽在一生中保持相对稳定,然而随年龄增长,细胞内DNA损伤,或因修复DNA损伤的能力减弱,则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速度减慢。现已证明衰老的干细胞移植物的潜能,明显地低于幼龄的干细胞。同时,在体内,老龄者的干细胞自身复制能力也明显降低。此外,男性老年因睾丸酮分泌不足,使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影响红系干细胞的分化与成熟,因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数值低下,遂易产生贫血。

老年人贫血尤其高龄患者症状特异,表现不一,加之并发症多,变化多端,贫血症状常被掩盖,是老年贫血的重要特点。人至老年,多伴有心肺功能低下、脑动脉硬化、神经系统不健全,故对氧的需要和供给都受到影响。

由于贫血的存在,使脑部缺氧更为明显,常可引起低氧性缺氧,甚至形成脑水肿,加重老年贫血的神经系统症状。除了一般的失眠多梦、耳鸣、重听、记忆力减退外,还可出现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易怒,严重者可以嗜睡,晕厥或昏迷,这些症状很不典型,使医者很容易受表面现象所迷惑,故误诊率较高。

此外,老年长期贫血性缺氧,一是在激发因素作用下,如遇急慢性失血,补液量稍多,血压的变化(过高或过低)感染发热等,均使心脏的负荷加大,很易发生心绞痛(缺血性心脏病)、呼吸困难或心衰。此时甚易与原先的心肺疾病相混淆,或误认为冠心病、肺心病或心肌梗塞而将贫血遗漏,结果延误治疗,因此提高认识十分重要。

注意起居,调和心情

贫血患者应做到起居有常、劳逸结合,病重者须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平时根据病情,经常到户外做广播操、打太极拳等,以利于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

饮食调理

饮食要有规律,平时务必避免过饥过饱或暴饮暴食。切忌偏食,忌生冷、荤腥油腻或煎炸食品,忌喝浓茶等。宜多吃含铁丰富、吸收率高的食物,如瘦肉、蛋类、豆制品、动物内脏、绿叶蔬菜、新鲜水果等。多食有助于治疗贫血的食物,如红枣、桂圆、枸杞子、芝麻酱、蜂王浆、黑木耳、葡萄干等,可酌情选用一些中医药膳食疗方,可起到较好的调治效果。在烹调食物时,多用铁锅烧菜煮粥,对缺铁性贫血十分有效。

针对引起贫血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是贫血患者进行自我保健的关键。如防治钩虫病、控制和根治慢性失血性疾病如胃溃疡出血、月经过多等。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董锋磊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偏方
白癜风诊疗目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expxzz/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