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有10%~40%的肿瘤患者患病贫血,伴随的乏力、心悸、活动困难等影响着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输血可以有效的缓解这种症状,但是现代研究证明:癌症患者输血要慎重!
输血存在的影响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输血可能发生的不良影响包括:输血后可能会出现肝炎、艾滋病等感染;可以导致各种输血反应,如发热、溶血性反应等;输血,尤其是输全血容易导致同种免疫反应,抑制受血者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促进肿瘤复发,并降低五年生存率。
合理进行输血
对于即将进行治疗的患者而言,输血在很多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当患者需要输血时应该保持谨慎、保守的态度,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果确实有输血指征,应大力推广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因为全血中存在的白细胞及白细胞分解产物是引起受血者免疫功能障碍的最主要成分。动物实验也证明,输白细胞比输红细胞有更强的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而输注浓缩的红细胞对肿瘤患者的复发及五年生存率没有不良影响。
血红蛋白维持值
1.对于年轻、肿瘤分化好、早期癌症的低危患者,血红蛋白应维持在70~90g/L为宜;2.对于高龄、肿瘤分化差、晚期癌症的患者,血红蛋白应维持在~g/L为宜。
术中失血输血原则
1、当术中失血量达到全身血容量的20%时,需要补充血容量以防止失血性休克。优先考虑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2、当失血量达到全身血容量的30%时,除了及时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该输注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3、如果失血量达到全身血容量的50%时,除了及时输注晶体液和胶体液外,还需要输注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以及白蛋白;4、当失血量达到全身血容量的80%或以上时,除了输注上述各种制剂外,还需要根据病情补充血小板或血浆成分。癌症患者术中失血亦可采取稀释式自体输血,即对于术前血红蛋白大于或等于g/L的患者,手术前麻醉前后,先采血~ml,用血液保存液常温保存待用;随即给患者输注等量的胶体溶液,并在术中补充晶体液和胶体液,待手术完成后再将保存的自身血液回输给患者。
骨髓抑制输血原则
1.对于严重贫血患者,可输注少白细胞和血浆的红细胞成分,如浓缩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2.对于血小板减少性出血的患者,可输注少白细胞的血小板成分,如单采血小板或少白细胞浓缩血小板。3.对于粒细胞减少的患者,目前主张应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或控制感染,只有在大剂量抗生素连续使用48h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输注粒细胞。
往期推荐
?血脂、血糖、蛋白质
?血清酶检查!
?血清电解质及微量元素检查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expxzz/3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