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谢欣
1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这句话放在心智障碍者的家长身上更是如此。
孤独症(自闭症)患者是心智障碍者的代表之一,他们用着与众不同的方式感知世界,就像来自遥远星球一样,因此也被称作“来自星星的孩子”。根据年的调查数据,在中国,孤独症的患病人群已经超过了万。而目前,国内包含孤独症、脑瘫、唐氏综合征、智力发育迟缓等在内的心智障碍者约占残障总人数的30.4%,约为万人,大约影响家庭人数在万到万。
通常,心智障碍者在双亲和家人的庇护下长大。而随着父母辈年纪渐长,自己成为需要照顾的对象,甚至离去时,心智障碍子女未来的生活如何保障成为一大难题。过去,将心智障碍者托付给家庭的另一个孩子或其他家庭成员,与家长一起住进养老院“双养”等方式是这些家长们不得已的选择。一方面,这意味着沉重的经济、情感和道德负担;另一方面,这会使心智障碍者脱离原本的社会网络,不利于他们的生活和成长。
中国银监会原非银司司长高传捷曾在一场行业分享中提出,经研究发现,当下许多重度残障人士的寿命只比其家长的寿命多了一年,这意味着必须用完善的制度,而不能用钱财来检验人性。
日前,特殊需要信托成为一种可能的解决之道。
特殊需要信托是一种财富管理服务信托。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编写的《年信托业专题研究报告》,这一业务指的是,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信任,将资金或财产转移给受托人。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包含心智障碍者、失能失智老人以及其他全部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特殊需要人群管理及运用财产,满足其日常生活、医疗、护理等信托文件规定的用途。
基于信托财产独立性和具有法律制度保障功能,信托财产独立于任何信托当事人而存在。换而言之,这些优势在制度层面上最大可能地保障了委托人,即家长的相关财产安全、稳定地使用到心智障碍子女的未来生活中。
此前,国内心智障碍者的家长们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广州市扬爱特殊孩子家长俱乐部(下称“广州扬爱”)是一家以特殊孩子家长作为服务对象的社会服务机构。其理事长戴榕也是一位心智障碍者的家长。年前后,她通过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教授,了解到适用于心智障碍家庭的特殊需要信托,此后便开始与信托公司等讨论可行的方案和框架。
广州扬爱总干事梁志图向界面新闻介绍,早期,戴榕等人与信托公司讨论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降低设立信托的门槛。此前,信托投资的门槛在百万甚至千万元级别,这显然是大部分家庭无法达到的。
此外,也有家长以保险金信托的方式保障心智障碍子女的未来。这一模式将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相连。家长过世后获得高额的保险金理赔款,以杠杆作用扩大了信托的资金池,也提高了信托公司展开业务的意愿。但这一模式的问题在于,信托服务是在家长过世后展开的。也就是说,家长在生前无法亲眼看到信托的运行和保障情况。
年,资管新规出台。服务信托的起投金额最低可以为30万,相较于此前万元起投的家族信托门槛低了不少。目前,低起投额已经设计进了一些信托公司的特殊需要信托业务中。如万向信托5万起投,优惠设立费;光大信托30万元起投,免设立费。
年9月,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身心障碍者信托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成为中国大陆地区首个针对特殊需要信托推出的地方性政策文件,并于年10月1日起实施。
据《指导意见》,特殊需要信托业务中,包括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监察人、第三方中介组织、专业服务机构六种角色。《指导意见》还制定了身心障碍者信托的申请流程及监督管理方案。
其中,委托人一般为身心障碍者监护人或亲友等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受托人和受益人分别为信托公司和身心障碍者。专业服务机构为心智障碍者提供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文体、生活照料等各类服务。第三方中介组织负责遴选、评价前述服务机构。监察人则负责监督信托公司、专业服务机构和第三方中介。
图源:《年信托业专题研究报告》不过,梁志图向界面新闻表示,虽然深圳最先出台了相关政策,但不是最快有案例落地的城市,且目前,特殊需要信托的落地仍是靠部分先行者家长推动。在他看来,一方面,深圳的老龄化程度相对较低,父母对心智障碍者的托养需求还不迫切。而更根本的原因是,这一框架虽然把此前集中于家长这个单一照顾者的职责拆分到了多个角色身上,以期各司其职,但各个角色权利和义务的边界并未被明确地划定。
在他看来,诸多角色中,最核心的是专业服务机构。但实际上,目前能对需要托养的、大龄心智障碍者提供专业服务的机构很少。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北大医疗脑健康联合发布的《年度儿童发展障碍行业报告》显示,儿童康复机构60%以上针对8岁以下儿童,17%针对9-14岁儿童,提供大龄职业教育的只有2.38%。服务13岁以上群体的康复从业人员占比不足2%。
“只有机构多起来,第三方中介才能比较服务好不好、适不适合。如果能提供服务的机构就只有几家,实际上是没什么选择的。”梁志图说。
但现实是,相较于小龄,大龄心智障碍者服务在政策支持和商业前景上都更处于劣势。梁志图介绍,一方面,大龄心智障碍者的家庭财产消耗殆尽,本身的消费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支持性政策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hlhpx/10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