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贫血的症状 >> 化疗后贫血 >> 正文 >> 正文

YaYa医师原创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

来源:贫血的症状 时间:2018-2-24
YaYa医师简介  

    蔡寅宵,河北医院脉管炎科主任医师,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周围血管病,面神经炎等疾病的治疗。  

    

缺铁性贫血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加强对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的预防可大大降低发病率。应加强妇幼保健,预防早产,做好喂养指导,及时添加含铁量高及铁吸收率高的副食品;对较大儿童应纠正偏食,防治鼻出血;对月经期妇女应积极防治月经出血过多,重视因置节育环月经过多的防治。近年国外采用能释放左旋甲基炔诺酮的子宫内节育环(LevoNg-IUD),每天释放孕酮20微克,可使月经量减少,保存体内铁贮备,显著减少贫血发生率。积极防治钩虫病等寄生虫病,防止病人重复感染,积极防治各种慢性出血灶,以防止过多铁的丢失。

对高危人群,如婴幼儿、早产儿、孪生儿、妊娠妇女、胃切除者反复献血者应预防缺铁,可使用口服铁剂。足月婴儿补铁月龄应不迟于4足月,剂量为每天1毫克/千克体重;早产儿补铁月龄应不迟于2足月,剂量为2毫克/千克体重;预防性铁剂治疗应持续到1足岁,剂量不超过15毫克/天。妇女妊娠后期和哺乳期可口服硫酸亚铁0.2克/天,在餐中服用。多次献血者如每年献血4次以上,单靠增加营养不能满足体内铁的需要,需要预防性铁剂治疗,有建议育龄女性献血者应补充元素铁30~40毫克/天。

近年来有不少国家在高危人群的食品(主要是谷类食物)中加入一定量药用铁,采用铁强化食品来防止缺铁的发生。例如瑞典从年开始将每克麦粉中加入铁量增到6.5毫克,而美国和英国加入克麦粉的铁量分别为2.7毫克和1.6毫克,使瑞典育龄妇女铁缺乏症患病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25%~30%,降低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5%~10%。采用这种方法对高危人群预防缺铁是有效的。不过,20世纪70年代瑞典缺铁发病数的减少不一定完全归功于铁强化麦粉,因为与其他条件的改善可能也有关。选择优质食品添加铁剂仍存在不少问题,因为食品加入了铁盐后影响色香味和食品的保存。不巧的是溶解度和吸收率都很高的食铁复合物都是具有化学活性的物质。美国采用正磷酸铁加入麦粉,因为这种铁剂系白色,可口,但为不溶性、吸收量少,因此营养价值低。近年国外有采用依地酸钠铁来强化食品用于高危人群,取得较好效果。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除应补充铁剂外,增加营养也非常重要多食瘦肉、鱼虾等优质动物蛋白可增强铁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增强病人的体质。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专家研讨会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hlhpx/2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