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贫血的症状 >> 化疗后贫血 >> 正文 >> 正文

浅谈缺铁性贫血

来源:贫血的症状 时间:2021-8-30
贫血是人体血液红细胞不能满足生理功能需求而产生的一类疾病。贫血会影响疾病治疗的预后,增加妇女、儿童的死亡率及患病率,影响儿童的认知发育,造成劳动能力下降并影响贫血高风险地区的经济增长,导致贫困。贫血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营养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其中营养性贫血较为普遍。营养性贫血是指由于营养不良,导致参与血红蛋白和血红细胞形成的营养素包括铁、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B6、维生素A、维生素C、蛋白质及铜等营养素不足而产生的贫血,其中又以铁缺乏引起的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最为常见。铁缺乏造成体内贮存铁耗竭,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影响红细胞生成所引起的贫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在儿童及孕妇等主要贫血人群中,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高于50%。SUMMERLesserHeat膳食改善(一)一般人群食物中的铁有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其中血红素铁来源于红肉等动物性食物,其吸收率可达15%~35%。植物性食物中的铁为非血红素铁,其吸收率低,通常在10%以下,而以植物性膳食为主的膳食的铁吸收率通常低于5%。柑橘、绿叶蔬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促进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同时铁的吸收易受到植酸、草酸、茶多酚、单宁等具有络合和螯合能力的铁吸收抑制剂的影响。因此,对于一般人群应通过改善膳食组成、改进食物加工方法等,增加膳食铁的摄入量,同时去除抑制膳食铁吸收的成分,从而改善铁的吸收率。SUMMERLesserHeat(二)婴幼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反复感染、肠道出血以及6~23月龄婴幼儿是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因宫内储存不足、出生后追赶性生长对铁的需要量大;反复感染、肠道出血则使铁的异常消耗增加;而辅食添加过晚、动物性食物添加过少等原因使铁的膳食摄入不足,均易造成婴幼儿铁缺乏,进一步导致缺铁性贫血。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影响儿童体格生长、脑发育和免疫功能等。因此,预防早产/低出生体重、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以及适宜的辅食添加对预防婴幼儿缺铁性贫血尤为重要。WHO建议,婴儿6月内应纯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添加辅食,母乳喂养可持续到2岁或以上;同时推荐应保证辅食添加的食物多样性和适宜频率,还可添加铁强化食品。SUMMERLesserHeat

(三)孕妇和乳母

随着妊娠的进展,孕妇血容量和红细胞数量逐渐增加,胎儿、胎盘组织的生长均额外需要铁。整个孕期约额外需要增加-mg铁,因而孕中、晚期妇女应适当增加铁的摄入。孕期膳食铁摄入不足容易导致孕妇及婴儿发生铁缺乏或缺铁性贫血。孕期缺铁性贫血对母体和胎儿的健康均会产生许多不良影响,包括流产、早产/出生低体重等。WHO建议,整个孕期每日补充30-60mg元素铁和μg叶酸。乳母存在分娩时失血,乳汁分泌也会损耗母体铁,但因在产后一段时间内无月经,乳母可以通过合理膳食获得充足的铁,通常不需要额外补铁。但贫困地区的乳母由于食物多样性不足,或乳母膳食能量、铁摄入不足极易发生贫血。故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乳母的铁剂补充。

SUMMERLesserHeat

(四)老年人

老年人群是贫血高发人群。老年人器官功能出现不同程度衰退以及慢病、共病和多重用药的影响,加上生活或活动能力降低,容易出现早饱和食物摄入不足,从而发生营养不良、贫血等问题。然而,由于血清(浆)铁蛋白等诊断指标随着高龄化呈现较大变化,影响老年人群缺铁性贫血的筛查和诊断。同时,老年人群通常伴随有慢性疾病,补充铁剂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目前尚无充分的科学证据给出针对老年人群缺铁性贫血的一般性铁补充指导。但研究显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会降低老年人的抵抗力,增加贫血的风险。而老年人贫血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包括住院、残疾、死亡。血红蛋白下降也增加老年人未来的致病和致死风险。老年人由于味觉、咀嚼、吞咽及消化等机能衰退,造成食物摄入量及摄入种类减少,需要保障其食物多样性和摄入量,保证能量、蛋白质、铁、维生素B12、叶酸和维生素C的摄入。

药物治疗(1)确定导致缺铁性贫血的病因,治疗原发病。(2)口服铁剂治疗a.确诊缺铁性贫血后,首选口服铁剂治疗。建议孕妇及成人补充元素铁~mg/d,5岁以下儿童补充元素铁3~6mg/(kg·d)。治疗2~4周后复查血红蛋白以评估疗效,如血红蛋白浓度增加10g/L或以上,则铁剂治疗有效,继续治疗至血红蛋白浓度恢复正常后,继续口服治疗1~2月。b.口服铁剂同时口服维生素C,可有效促进铁吸收,提升治疗效果。SUMMERLesserHeat(3)静脉注射治疗口服不耐受或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静脉注射铁剂。静脉注射铁剂的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疼痛,还可有头痛、头晕等症状,偶有致命性过敏反应。注射铁剂的禁忌证包括注射铁过敏史、妊娠早期、急慢性感染和慢性肝病,非肠道铁剂会减少口服铁剂吸收,不宜同时口服铁剂。(4)红细胞输注治疗适用于急性或贫血症状严重影响生理机能时。(5)随访:缺铁性贫血治疗结束后,每年应至少检查3次血红蛋白和全血细胞计数,若结果正常,则无需进一步治疗,若不正常则应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中国营养学会缺铁性贫血营养防治专家共识工作组.缺铁性贫血营养防治专家.营养学报,.41:-

医院申屠巧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hlhpx/7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