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里的孙秀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笑话。
孙秀才唯一的高光时刻,是12岁的时候就通过科举考试的第一关——县试。
12岁就能考过县试,比较少见。
在科举时代,不乏白发苍苍的老者,“锲而不舍”地参加县试。
这让盛维和李氏夫妇认为孙秀才奇货可居。
孙秀才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一度帮人浆洗衣服。
于是,盛维和李氏把大女儿盛淑兰嫁给孙秀才,提供大量钱财。
盛维和李氏夫妇赌的是,孙秀才能考中功名,带着岳家一起腾飞。
盛维和李氏夫妇没有看错。
孙秀才的确是奇货可居——是一个奇葩到没有下线的自大狂。
盛维和李氏夫妇,砸钱非常大方,激发出孙秀才人性里的贪婪和懒惰。
孙秀才把「12岁就中秀才」这个经历打造成一个烂梗,逢人就吹嘘几句,目中无人到猖狂的地步。
二孙秀才对待老婆盛淑兰更是奇葩。
盛淑兰自带丰厚的嫁妆不说,背后还有一股稳定的现金流——盛淑兰的父母生怕女儿受委屈,不停拿出钱财贴补大女儿和大女婿。
对待这样的金主,孙母和孙秀才却是动辄辱骂虐待。
更可恶的是,母子俩越是社交场合,折腾得越起劲。
盛淑兰性情软弱,无力反击。
盛淑兰的祖母,盛家大老太太忍无可忍,在人生最后的关口,让盛淑兰成功和离,得以脱身。
盛家付出的代价是盛淑兰留下一半嫁妆给孙秀才母子。
在父母的安排下,盛淑兰再次嫁人。这一次夫家人品很好,盛淑兰嫁过去后日子过得很舒心。
三孙秀才这边则有趣多了。
母子俩越过越落魄。为了混口稀饭吃,孙秀才不得不入赘寡妇家。
其实,凭借盛淑兰留下来的嫁妆,孙秀才母子完全可以生活得非常好。
但是母子俩的行为,充分说明一个道理——很多人有“一夜暴富”的运气,却没有那个能力担得起“一夜暴富”的财运。
孙秀才和孙母是如何败光盛淑兰留下来的巨额财产呢?
一、花钱如流水,没有任何节制。
淑兰走后,这笔财产的处置权就全部转移到孙秀才身上。没有人管制,孙秀才花钱如流水,天天大摆筵席,肆意挥霍。
这一次,奇葩的孙母都受不了儿子,劝说他省着点花,但是孙秀才不为所动。
到了后来,孙秀才母子花光了现钱,就开始变卖家产,手上的钱也越来越少。
前岳父母大方给钱的举动,让孙秀才形成了一种可怕的负面思维——他不会缺钱,总有人会给他提供源源不断的钱财。
二、胡乱投资
很多人要投资,钱才能保值,才能钱生钱。
问题是,如果什么都不懂,就去投资,和拿着钱,就往大河里扔,没有什么区别。
孙母拿着手里的钱,不知道怎么处理,就跟着人投资。
胭脂铺子、米行甚至借贷生意,孙母都丢了本钱进去。
结局都一样——巨亏,连本钱都捞不回来。
盛明兰猜想,堂伯父盛维绝对在暗中添了一把火,好收拾收拾一下孙秀才母子。
三、财产管理者所托非人
孙秀才心目中的“奇女子”,发起了最后致命一击,让孙秀才母子俩彻底沦为笑柄。
孙秀才为了这个青楼奇女子和金主老婆盛淑兰和离,却不想奇女子和孙母的侄子早就有了“深情”。于是这对鸳鸯在变卖土地和贵重物品后,远走他乡了。
孙母和孙秀才又回到之前的赤贫状态。
孙秀才母子后来只能入赘到一个寡妇家里。这个寡妇知道了孙秀才母子俩过往的劣迹,心中非常有盘算。
在让孙秀才入家门之前,寡妇在村长那里做了财产公证。平日里,要是孙秀才和孙母做得不合她心意,言语羞辱都是轻的,时不时还要打骂一番。
四孙秀才和孙母后来的落魄,虽然是小说爽文,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大奖的诅咒”。
很多被巨额奖项砸中的幸运儿,并没有过上幸福的一生。
这些人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会陷入狂喜之中,丧失清醒和克制。
他们可能会觉得之前的生活过得太辛苦,太小心翼翼,如今一朝翻身,自然要好好地犒赏自己。
他们可能会在买买买的路上,狂奔不回头。
他们可能会觉得之前没有钱做理财,如今有钱了,当然要有所作为。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这些幸运儿开始当有钱的小白鼠。什么都尝试一下,结果就成了现实感的孙母,投资的结局就是本钱都亏进去了。
五还记得信小呆吗?
年国庆节期间,在某社交平台上,信小呆被支付宝号称“价值一个亿”大奖砸中,成为现实版的锦鲤。
信小呆的粉丝量一夜暴涨百万,步入大V行列。
但信小呆如今的生活状态,并不是那么“锦鲤”。
这号称“价值一个亿”的大奖,并不是实打实的现金。比如,很多大酒店提供了免费入住的机会,但是前往酒店所在地的交通费用,却得信小呆自己串起来。
最窘迫的时候,信小呆和她的闺蜜刷爆了手上所有的信用卡。
热度退去后,信小呆被爆患有抑郁症。如今只想找到合适的工作,不想再被外界打扰。
“信小呆”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不是所有人都有实力,扛得起“一夜暴富”这种财运。
当巨额财富来袭,当事人需要用天赋、勇气、清醒的头脑和无比克制的自律,来完成对财富的掌控。
做不到这一点的人,无法逃脱“大奖的诅咒”。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nrpxzz/10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