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养性贫血的现状
营养性贫血是世界各地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营养问题之一,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的数据,在6岁及以上的人群里有9.7%患有贫血,而对于孕妇群体而言,这一数字更是高达17.2%。正因如此,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孕产妇和婴幼儿营养全面实施计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营养计划”中,都将降低人群贫血率作为主要目标之一。
2、临床询证解读
学界年至今的研究早已普遍证明,维生素A的摄入量与贫血间存在着某种相关性:维生素A的缺乏常会导致贫血。来自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埃塞罗比亚、南非、墨西哥、洪都拉斯和马拉维的流行病学研究均表明,以儿童为主的研究对象中维生素A缺乏的患病率比较高,而这些人群中贫血的患病率同样也很高,即维生素A缺乏与贫血有正相关性。
病理生理学研究证实,维生素A可使血红蛋白升高并调节红细胞生成素的产生,进而调节红细胞的生成。同样的,维生素A也可参与铁蛋白糖基的合成与调控合成铁蛋白的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影响铁的代谢。
除了证明了维生素A缺乏与贫血间的正相关性外,流行病学研究同样表明,发展中国家维生素缺乏人群的贫血患病率很高。虽然已经普遍证明改善维生素A营养状况可降低贫血患病率,但是这种干预对贫血的实际公共卫生影响尚不清楚。因此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来阐明维生素A缺乏引起贫血的生物学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
林良明等人[1]发表的《中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与贫血关系分析》中,VA正常、可疑VA缺乏、VA缺乏组中贫血患病率分别为6.1%、12.7%、17.1%;VA缺乏组贫血患病率为VA正常组的2.8倍,随着维生素A水平的降低,不但总的贫血患病率在增高,轻、中、重度贫血的患病率也显著增高。城市VA正常,可疑VA缺乏,VA缺乏组的贫血患病率分别为4.9%,10.6%,18.1%;农村分别为7.2%,13.3%,17.0%。无论全国,还是城乡不同血清维生素A水平的儿童贫血率差异都有显著性(x2=.22,P0.01),而且城乡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见下表:
年,在《Cell》上发表的一篇论文《维生素A对造血干细胞产生直接的影响》[2]中,一些研究人员鉴定出视黄酸(维生素A的一种代谢物)是这种过程的一种至关重要的关键因子。如果维生素A缺乏,那么活性的造血干细胞就不能够返回到休眼状态,使得造血干细胞自身消耗进而数量减少。这意味着作为储备的造血干细胞丢失了。这一发现在利用经过特殊培育的休眠的造血干细胞接受绿色荧光标记的小鼠开展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论文第一作者NinaCahezas-Wallscheid说:如果我们给这些小鼠喂食缺乏维生素A的食物一段时间,那么这会导致这些造血干细胞丢失。因此,我们首次能够证实维生素A对造血干细胞产生直接的影响。
而在临床进行贫血鉴别诊断时,首先考虑的是RBC、Hb、MCH、网织红细胞计数等,然后考虑的则是出血、溶血、营养(铁、铁蛋白、sTfR、叶酸等)的营养性贫血鉴别诊断。如果在营养检测中,发现血清维生素A水平过于低下就应在常规治疗之外提供更多的维生素A。
参考文献
[1]林良明,宋小芳,刘玉琳,等.中国儿童维生素A缺乏与贫血关系分析.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1)4:-.
[2]Cabezas-WallscheidN,BuettnerF,SommerkampP,etalVitaminA-RetinoicAcidSignalingRegulatesHematopoieticStemCellDormancy.Cell,,(5):.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nrpxzz/2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