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酸枣仁20克,刺五加20克,桑葚20克,灵芝10克,远志10克,柴胡10克,郁金10克,百合10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合欢花10克,柏子仁10克。
功能:滋阴养血,疏肝解郁,潜阳安神。
主治:失眠(肝郁气滞、肝血不足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煎液混匀,每次~毫升,分2次温服。
方解:本方是王净净40余年临床实践的经验方。王净净认为失眠的治疗,关键在于调营卫、和阴阳、引阳入阴以求“阴平阳秘”;同时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故因肝气郁滞、条达失疏而加重失眠的情况不可忽视,因而王净净临证之时总以平调阴阳为总则,施以滋阴养血、疏肝解郁、潜阳安神之法而奏效。滋阴养血当从心、肝论治,盖心为神之所寄,阴血得养,则心神方安,神有所寄,阴阳调和而阳能入阴。肝为刚脏,主情志,藏血储血,条达气机,妇女郁而不寐及年轻人之压力大而长吁短叹之难以入寐等情况多责之肝,故行柔肝养血、疏肝解郁之法能解郁潜阳,而达阴阳平衡、条达气机以安神定志、易睡安眠之目的。
方中酸枣仁本具养肝、宁心、安神之功,又以其甘酸质润入心、肝之经,可养心阴、益肝血、宁心安神而为君药,以统帅全方。臣以刺五加、桑葚、柴胡。刺五加益气健脾、补肾安神,脾胃健运而除“卧不安”之源,肝肾充养而绝“阳不入阴”之虑;桑葚一味善于滋肝肾、充血液、祛风湿、清虚火,故用治失眠患者尤相宜;柴胡走肝胆,既具和解之功,又有疏肝之用,合酸枣仁而增强其养肝之效,配伍刺五加而突出其益气之功,合桑葚而使其滋养肝肾阴血之用而不呆腻。佐以灵芝、远志、百合以补养肝肾、安神催眠,并用郁金、合欢花合柴胡而增强其疏肝解郁之功,合酸枣仁而增强其安神之效;益以龙骨、牡蛎以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潜浮阳以益心阴。柏子仁养心安神,多可用于心肝血虚、心神失养所致的失眠多梦,并可引药归心而行使引之功。综观全方,药味平和不峻,药性有动有静,药量有轻有重,补而不腻,疏而不烈,既具滋养心血、补益肝肾之功,又有疏肝解郁、潜阳安神之效,终达平调阴阳而安眠之目的。
加减运用:血虚失眠者加用熟地黄、龙眼肉、当归、白芍;虚火扰心而致失眠者和交泰丸,并加用生地黄、玄参、白芍、鸡子黄,甚则加用朱砂;瘀血阻窍而致失眠者加用桃仁、红花、丹参、三七粉;痰浊中阻而致失眠者加用法半夏、陈皮、竹茹、胆南星;胆虚心怯而失眠者加用人参、川芎、知母、茯神;妇人郁火内扰者加用香附、白芍、薄荷、菊花;年老体虚、髓空脑虚者加用紫河车、益智仁、鹿角霜、熟地黄。
临证备要:除给予药物治疗外,健康教育也十分重要,嘱咐患者按时作息,移情易性,乐观向上。伴有焦虑症状患者,必要时可适当辅以抗焦虑药物,待取效后逐渐减量直至停服。
草莓红枣治贫血北京读者王女士我一直有贫血的毛病,脸色苍白,经常头晕、乏力、困倦。朋友在网上看到一个食疗方,能缓解贫血症状:准备鲜草莓克、红枣15颗、荔枝干30克、糯米克,熬粥服用。请问专家该方可以用吗?
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副研究员代金刚解答:贫血在中医学中属于“萎黄”“虚劳”等范畴,本病的形成多由长期饮食失调、脾胃虚弱、劳累过度等所致,最终出现气血亏虚之象。
方中,草莓味甘酸,能润肺生津、利尿止渴、健脾化痰,具有多种功效和做法,不仅对人体生理机能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还是食疗佳品。红枣可滋补阴阳,补气养血;荔枝干则补心肾,养肝血;糯米补脾暖胃,补中益气。四者同用,可五脏同调,补血益气,且熬粥食用,本身就具有养胃之功。要注意的是,草莓应后下,一是不会因熬煮破坏有效物质;二是其性凉,可保持特性。
治肝四法之清法治肝四法——清、通、消、补,是韩哲仙常用的治肝方法,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疗效。
清法,是用寒凉药来达到清热、解毒、泻火、凉血等目的的治疗方法,即《内经》“热者寒之”“温者清之”之意。凡瘟热、温毒等疾病的主要因素是“疫毒”。肝脏实质性损害(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的相当一部分由“疫毒”引发。
在肝炎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时,常可表现为烦热、肢困、黄疸、皮肤赤丝红缕、斑痣、龈血、鼻衄、吐血、便血、癥瘕、溲赤、便秘、舌质红苔黄腻等热象,并可见到谷丙转氨酶、絮状试验、浊度试验、胆红素、蛋白电泳、肝炎病毒的相关抗原抗体、甲胎蛋白、酶谱、凝血功能等多项指标的异常。属中医学疫毒羁留,湿热壅积,血瘀不畅的病理表现。应用中医清法治疗,不仅有利于症状、体征的好转,还可以改善生化检测指标,也反馈地说明对肝组织的修复起到有益的治本作用。
韩哲仙对病毒性肝炎急性期与慢性活动期的诊治,特别强调一个“毒”字,而应用解毒、泻火、凉血为主的清肝治疗,是治本之举。
一、解毒清热法
适用于肝炎、肝硬化、肝癌及其生化指标异常者。
(1)八味降酶汤
组成:穿破石、岗稔根、板蓝根、蒲公英、平地木等药。
适应证:面色垢浊,心烦口干,四肢困倦,小便黄赤,苔黄腻,舌质红,脉象弦滑数等。应用于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患者。
功效:清热、解毒、降酶。
韩哲仙认为:肝炎在急性感染期或慢性活动期,均可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其症状、体征,多属湿热郁伏中焦征象,而“疫毒”羁留是其病因。韩哲仙针对其病因、病机,从大量民间草药中,筛选出针对肝炎治疗的中草药,拟定“八味降酶汤”一方,既具有强大的清热解毒、化瘀利湿作用,又可持久应用,以适应疫毒羁留中焦、湿热蕴结不解的病证。临床实践证明,降酶疗效良好。
(2)清利活血汤
组成:丹参、郁金、岗稔根、平地木、白花蛇舌草等药。
适应证:肝炎日久,疲惫乏力,面色黯晦,两胁癖积或胀痛,或龈血、鼻衄,或见面部赤丝红缕、肝掌或蜘蛛痣,舌红苔黄,脉细弦或带数。肝功能检测各项指标异常。
功效:解毒清热,化瘀理气。
韩哲仙认为:慢性肝炎的病机,主要是瘟邪疫毒羁留,肝脾湿热缠恋,瘀血阻络成癥,郁久化火伤络,暗耗气阴等等。其病因病机之本质,还在于“疫毒羁留”,故以平地木、鸡骨草、白花蛇舌草针对疫毒久羁,解毒化湿消炎;郁金、丹参、岗稔根增加肝脏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与抗纤维化,是从研讨慢性肝炎病理本质出发的治疗方剂。临床上根据证情的本虚与标虚的不同侧重,辨证和辨病灵活处理,多能取得改善症状、体征与生化指标的较好疗效。
二、泻火清热法
应用性味苦寒的药物,以泻火泄热,治疗肝病中属实证火热者。如躁烦热渴,黄疸,目赤,便秘,苔黄,舌红等。
利胆退黄汤
组成:焦山栀、大黄、茵陈、金钱草、郁金、车前子草等药。
适应证:面目色黄,烦热、口渴、溺黄赤短涩,苔黄舌红,脉弦数等。
功效:清热泻火,利胆化湿。
中医认为:胆汁阻滞,湿热郁蒸,泛于肌肤,则发为黄疸。其病机是湿热壅结郁蒸所致。“疸”的字义,亦属热的意思,肝胆、胃、肠之血毒愈甚,黄疸愈深,故利胆退黄,包涵一定的清泻火热之意。
韩哲仙认为:肝胆热毒炽盛,烦热胁痛,目黄口苦者,必参以龙胆泻肝汤;胃肠积热,便秘腹胀者,必参以茵陈蒿汤而重用生大黄;黄疸不甚,腑行尚可而溲涩黄赤者,可参以栀子柏皮汤;泻下焦湿火,利水通淋退黄,瘀热内结外泛颈、面、皮肤有赤丝红缕,肝痣者,加赤芍、丹皮、丹参等;肝脾瘀结成癥者,可参入下瘀血汤;热毒入营,并见发热、神昏者,应酌加安宫中黄散、片仔癀等,往往可救治一些危、急、重症的黄疸患者。
三、应用清法的小结
1.治本疗法
各类肝病均以病毒与毒素侵蚀为主要病因,属中医热病范围,湿热瘀毒为其病理产物。在热病传变的气、营、血诸阶段的证情中,均可产生相应的病理产物。应用解毒、泻火、凉血等清热药物治疗,一则清除病因,二则能解除各不同阶段的病证与病理产物,即姜春华所谓“病本于毒,应重治本”,而解毒、泻火、凉血的治肝疗法,即是抑制病毒、消除病毒的重要治本手段。
2.施用时间
肝脏疾病的急性期与慢性活动期,一般具有中医温热病的临床特点,即有卫、气、营、血传变规律和阶段,其临床表现多为湿热羁留,极其缠绵迁延,黏腻难解。尤其是乙型肝炎,每多病情反复,极似温病学说中“炉烟虽熄,灰中有火”的理论,易于死灰复燃,故其应用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方药之时间,远较其他热性传染病为长。
3.注意事项
清热药应用过多、过久,能导致中阳虚寒,尤其是苦寒燥湿泻火药物,最易败坏脾胃,且能耗伤津液,故应用时,禁忌证有四:
①肝病时,兼外感风寒表证,阳气被遏而发热者。
②肝病日久,体质日虚,脏腑本寒,胃纳不佳,大便溏泄,畏寒肢厥或见阴黄,虚寒臌胀者。
③慢性肝炎气血虚津液耗损较甚,劳累过度,中气不足之虚热证;血虚阴津耗伤而引起的虚热烦躁证。
④肝硬化、肝癌晚期,出现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命门火衰之虚阳上浮者,均不可误用苦寒。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pxdzz/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