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我国城市5岁以下儿童贫血率为12.3%,而贫血高峰发生于6个月的婴儿。众所周知,这时的婴儿还在喝营养丰富的母乳,为啥还会发生营养性贫血?医院儿科主任王福霞教授说,这主要是父母喂哺不当造成的。
纯母乳喂养易贫血
王福霞教授指出,她在临床上碰到不少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其父母有一个普遍的误区,就是认为母乳营养全面,量又足,加上孩子不愿意换口味,于是父母就放弃了添加辅食或者只是添加少量的辅食。
殊不知,母乳含铁量很低,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纯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孩子发生缺铁性贫血的可能性就越大,据统计,实行纯母乳喂养的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3.93%。因此,父母千万不要因为母乳量足就推迟添加辅食。
牛奶鸡蛋不能补充铁质
王福霞教授指出,很多父母虽然及时地给孩子添加了牛奶和鸡蛋,但孩子还是会发生贫血,原因在于牛奶鸡蛋满足不了孩子对铁质的要求。
原来,0毫升牛奶中仅含0.5―2.0毫克铁,而1岁的孩子每天需要从食物中摄取6毫克铁。此外,牛奶中铁的吸收率很低,仅为10%;还有,牛奶不含促进铁质吸收的维生素C、铜等。
王福霞教授说,鸡蛋蛋白质含量丰富,蛋黄中的铁质含量也不低,但蛋黄中的铁处于与磷酸盐结合的状态,吸收率不高,而且蛋里的铁与蛋白结合稳定,加热也不游离,肠道吸收不了,满足不了孩子对铁的需求。
4个月后添加富铁食物
王教授指出,半岁的婴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贫血发生后不仅会出现食欲减退、爱哭爱闹等,还容易反复感冒,智力发育也会受损。因此,父母一定要从预防入手:首先,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应在4个月以后添加铁质强化食物,如强化米粉等;第二,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或是断了母乳的婴幼儿,建议用配方奶粉喂养;第三,要注意要添加含铁质多的食物,如肉末、肝泥等;最后,要及时补充蔬菜水果,因为蔬菜水果中的维生素C能促进食物中铁的吸收。
宝宝缺铁有什么表现
人体中的铁元素有60%~70%存在于血红蛋白中,其余大部分贮存于肝、脾、骨髓等组织中,是人体许多正常生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铁是人体内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如果缺乏,会使血红蛋白含量和生理活性降低,引起携带的氧明显减少,从而影响大脑中营养素和氧的供应。
铁还是人体内氧化还原反应系统中一些酶及电子传递的载体。
铁还与免疫功能、消化功能以及神经行为等有着密切的关联。
宝宝缺铁往往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发病多在6个月~3岁,大多起病缓慢,不为妈妈所注意,到就诊时多已为中度贫血。因此,掌握铁缺乏的临床表现有助于妈妈及早发现宝宝的缺铁症状。
1.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进行性苍白,口唇、口腔黏膜、眼睑、甲床、手掌最为明显,同时伴有精神不振,对周围环境反应差,有时烦躁不安,会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等不适。
2.其他系统的表现
消化系统: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或便秘等现象,严重者有异食癖(吃纸屑、煤渣等)。
呼吸循环系统:由于缺氧,可有代偿性呼吸、心率加快,活动或哭闹后更明显,严重者可出现心脏杂音、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
免疫功能降低:易患各种感染。T淋巴细胞功能减弱及粒细胞杀菌能力降低。
肝、脾、淋巴结肿大: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淋巴结可有轻度的肿大,年龄愈大,病程愈长,贫血愈重者,肿大愈明显。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zdpxzz/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