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门诊,常常遇到家长抱着宝宝来问:医生,这个是不是胎记?
??“胎记”就像一个收纳箱,很多宝宝出生就有的或者出生不久出现的皮肤问题,都笼统地装在这个收纳箱里。但是,胎记并不是简单的“收纳箱”。
??胎记(birthmarks),是指皮肤组织在发育时异常增生,在皮肤表面出现形状和颜色的异常。可以在出生时发现,也可能在出生几个月后甚至成年后才慢慢出现。
??胎记是每单位面积皮肤中的一种或者几种正常组分过多的结果:血管、淋巴管、色素细胞、毛囊、皮脂腺、表皮、胶原蛋白、弹性蛋白。
??胎记是组织中高分化细胞积聚的结果。
??胎记是……………………(此处省略很多字,总之胎记很复杂)
??那么,家长诊断的“胎记”,主要是些什么问题呢?今天简单盘点一下。
一、鲑鱼色斑
??多数出生时出现,位于额部、枕后部、上眼睑的红色斑片,边界清楚而不规则,大部分可自行消退。图1.额部、眼睑红斑,鲜红色,边界清楚
图2后头部、后颈部红斑,表面光滑,境界清楚而不规则
二、婴儿血管瘤
??出生时可出现,初起为充血性或毛细血管扩张性斑片,迅速增殖形成鲜红色肿块,质地柔软,高出皮面,境界清楚,单个或数个,偶见整个肢体受累者。
图3头部红色肿块,鲜红色,质地柔软,境界清楚
三、咖啡斑
??咖啡斑是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可发现的褐色斑片,多发于面部和躯干,呈散在分布。斑片大小不一,形状不同,但界限清楚、表面光滑,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增多。
咖啡斑多见于正常人,也可为多种遗传性疾病的表现之一,如神经纤维瘤病、奥尔布赖特综合征(McCune-Albright综合征)等。
腹股沟部位褐色斑片,边界清楚
背部褐色斑片,边界清楚,表面光滑
四、太田痣
??太田痣是一种表现为三叉神经眼支、上颌支支配区域出现蓝灰色或灰褐色斑片损害的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有关,属于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左侧额面部青灰色斑片
五、蒙古斑
??出生后即有,好发于腰骶部、臀部,偶可发生于肩背部、四肢,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浅灰色蓝、暗蓝、青褐色斑,可逐渐自行消退。
腰背部、臀部不规则形浅灰蓝色斑,表面光滑
六、无色素痣
??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发病,白斑可随身体发育而按比例扩大,皮损好发于躯干、下腹、四肢近端,面部和颈部亦可受累。往往沿神经节段分布,四肢多成条状或带状,躯干可呈方形。损害为大小不一的苍白色局限性色素减退斑,境界模糊不规则,有时边缘呈锯齿状。无色素痣可分为局限型、节段型和系统型,系统型少见;节段型往往沿神经节段分布,四肢多呈条状或带状,躯干可呈方形。
小腿屈侧色素减退斑,边界模糊而不规则,呈锯齿状
七、贫血痣
此图片非儿童,来源牛妍艳等,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八、皮脂腺痣
?出生时即有,好发于头皮、面部,表现为黄色、橙色斑块,常单发,略高于皮面,表面蜡样光泽,圆形、卵圆形或者条带状斑块,表面平滑或者呈颗粒状,无毛发。皮脂腺痣具有继发肿瘤风险,如基底细胞癌,首选手术切除。
左侧耳前面部黄白色斑块,略高于皮面,蜡样光泽,表面呈颗粒状、沟回状
九、先天性黑素细胞痣
??出生即有,全身各处均可发病,褐色、棕黑色、黑色斑块,界限清楚,表面常有粗黑发(图6A,图6B),大小差异显著,直径大于20cm为巨型(新生儿头皮>9cm,躯干6cm均为巨痣)。
躯干黑褐色斑块,约蚕豆大小,边界清楚
黑色斑块,界限清楚,表面粗黑发
十、新生儿一过性线状色素沉着
??新生儿腋下、乳晕、外生殖器、下腹部以及甲周生理性、暂时性片状色素沉着斑常见,尤其是深肤色新生儿,一般不伴器质性病变,可能与胚胎期受到促黑素细胞激素影响有关。该现象首次由美国医生Gibbs于年报道描述。年Fosse将其命名为新生儿线状色素沉着。年Terry用TPLN更精确地概括本病特征。
胸部、腹部六条水平线状褐色色素沉着,间隔1.5-3cm规则线状褐色色素沉着,皮疹宽1~2mm,长8?14cm,沿易出现褶皱部位水平分布,两侧未超过腋前线,表面无凹凸及鳞屑
题外话: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病例,我的第六感告诉我是生理性的,不需要处理。但是,我的第六感不能告诉我具体诊断。我的第六感如紧箍咒般催促我:王露,遇到少见病了,你得去学习,赶快去学习,立刻去学习。
??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也是一门学无止境的学科。于是,请教同仁、查阅资料,一时无头绪。但念念不忘,必有回想,时隔一年有余,查阅到了一篇中华皮肤科杂志发表了的文章,最后考虑如下:
王露,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医院)皮肤科医生。能力有限,努力无限,让无限来拓展有限。
????????参考文献
1.马琳,儿童皮肤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张学军等,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
出版社:.
4.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牛妍艳,韩飞,董正邦,王飞.神经纤维瘤病1型合并贫血痣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32(03):-.
6.杨晓娟,范瑞芳,刘继军,王慧荣,张帅,李振鲁.新生儿一过性线状色素沉着一例[J].中华皮肤科杂志,,54(01):80-8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expxzz/8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