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文彬医院检验科
开篇先来猜个谜语:根据下面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打一城市名。
谜底我们暂不揭晓,大家可以在留言区竞猜。
言归正传。上回我们谈到了,CA15-3与恶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的关系。
说到贫血,这应该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症和实验室检查异常了。
平日里,大家碰到的贫血,基本不外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慢性病贫血、地中海贫血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几大类。因此时间一长,一些临床医生和检验师傅们,难免形成思维定式。
但是,假如一名贫血患者,以上的几种病因都被排除了。那你还能想到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通过美国《梅奥诊所杂志》上的一篇病例报道,来开一开脑洞吧。[1]
爱养生的小伙
一名身体一向倍棒的27岁小伙,一周以来因为虚弱,无法去上班而就医。过去的一个月中,他时常感到疲乏和气短。
体格检查发现,他除了结膜和皮肤明显发白外,体温和血压均正常,肝、脾和淋巴结也都没有肿大。
这名小伙是从事商品期货交易的白领。除了周末会多喝几杯啤酒外,他并无不良嗜好。
平日里,他也比较注重养生。每日会服用维生素E、维生素A和复合维生素片。偶尔,还会吃点人参。除此之外,他说自己并不服用任何药物。
心电图和胸片检查,均无无异常发现。而血液检查发现,他明显贫血,血红蛋白(HGB)仅为50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为85.7fL。此外,他的白细胞总数也显著偏低,仅为1.2×/L(其中中性5%,淋巴70%,单核25%)。
通过镜检血涂片,证实他的中性粒细胞确实减少。还发现存在小细胞性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也减少。此外,并无其他发现异常发现。
他的肝功、电解质、嗜异性抗体检测均正常。传染病项目(乙肝、丙肝和HIV)也都是阴性。粪便潜血也是阴性。
针对他的贫血,检测了血清维生素B12、红细胞叶酸和各种铁指标,而结果均是正常的。
到这里,对这名患者排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对他的诊断,似乎陷入了死胡同里。那还会有什么原因,会导致他明显贫血呢?
柳暗花明
因此,主治医生再次详细的询问了该患者的病史,尤其是他的用药史。
此时,这名小伙才透露,他在一年前,曾因为后背痛和痤疮,而去做了按摩理疗(说句题外话,又吃人参,又去按摩的,这小伙八成是华裔啊)。
当时,理疗师向他推荐了一本医书。其中写道服用维生素A和锌,可以治疗痤疮。
所以,他就自己买了葡萄糖酸锌片。但最初低剂量服用后,效果并不显著。后面他加大了剂量。一天吃超过15片葡萄糖酸锌(每片含50毫克)。随后发现痤疮好了很多。因此,过去一年中他一直这么吃。
针对这一重要线索,主治医生对这名小伙的血清锌进行了检测。结果明显偏高,达3.18μg/mL(参考范围0.66-1.10μg/mL)。
与此同时,他的血清铜含量却显著偏低,仅为0.10μg/mL(参考范围0.75-1.45μg/mL),而血清铜蓝蛋白含量是10mg/dL(参考范围22-61mg/dL)。
因此,他被诊断为铜缺乏导致的贫血和白细胞减少。主治医生让他停止服用葡萄糖酸锌,并通过静滴和口服补充硫酸铜。三个月后,他的血清锌与铜水平趋于正常,血红蛋白和白细胞也随之正常。
“铜”病相怜
铜是人体内继铁和锌之后的第三大微量元素。它存在于多种酶中,在很多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体每日需要摄入约0.9毫克铜。[2]因为日常饮食中,普遍存在铜。所以,一般人并不会缺乏铜。
但是,诸如长期接受静脉营养的人、早产儿、胃切除术后的患者、乃至长期酗酒者等,都可能出现铜缺乏。[2][3]
而过量锌摄入,则是引起铜缺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过量的锌,一般来自大量服用的含锌药物、过量使用的假牙黏合剂、乃至吞食的含锌硬币等。[4][5]
高锌血症导致铜缺乏的机制是:锌和铜在人体内的吸收,都受到肠道上皮细胞中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的调控。
但金属硫蛋白的表达,却仅仅受锌浓度的影响。因此,过量摄入锌会导致金属硫蛋白表达增加。同时,铜与金属硫蛋白的结合力要强于锌。
所以,长期过量摄入锌会导致,大量铜被金属硫蛋白结合,而从粪便中排出。使铜的吸收发生障碍,导致机体缺乏铜。[1]
铜缺乏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因为含铜的酶(比如铜蓝蛋白)在铁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铜缺乏会导致贫血。
而且铜缺乏引起的贫血,其类型不定。即可能出现小细胞性贫血,也可能出现大细胞性贫血或正细胞性贫血。因此,对其诊断很具有挑战性。
铜缺乏还会导致白细胞数量,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明显减少。但血小板减少的病例较为少见。[4]
同时,铜缺乏还会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病变,比如步态不稳、肢体麻木、感觉异常等。而类似的症状,在恶性贫血患者中,也十分常见。
因此,当铜缺乏导致同时出现大细胞性贫血和神经系统病变时,会给临床诊断带来困扰。[5]
而补充铜,可以使此类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得以纠正。但如果发病时间较长,神经系统病变则往往难以痊愈。因此及时的诊断,就显得十分关键。
反思与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营销广告的“狂轰乱炸”,使很多人热衷于服用各种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这些人大都抱着没病防病、有病治病的心态。
比如,服用锌制剂被认为能提高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普通感冒的病程,以及治疗痤疮等。但是,这些作用都缺乏可靠、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证据。[1][4]
而服用这些保健品和营养补充剂的人,大都认为这些东西是“天然”的,不属于药品。因此,在临床询问病史和用药史时,往往并不会提及自己服用的这些东西。
比如,上述案例中的患者,在第一次陈述用药史时,并没有提到自己服用葡糖糖酸锌。而只有在主治医生第二次、也更有针对性的问诊中,他才透露了这一点。
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检验结果的解读中,应特别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里去最好中科白殿疯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nrpxzz/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