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先要补气
气参与血的生成和转化
中医经典著作《素问·调经论》记载:“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形象说明了气和血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中医认为,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可见血的生成和调节与多个脏腑关系密切。其中,气属阳,无形,主动,主温煦;血属阴,有形,主静,主濡养。两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滋生,共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正所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富明介绍,由于很多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脏腑虚弱,故气血不足、气亏血虚,贫血在所难免。很多人认为,补铁可以改善贫血。其实,这只适用于缺铁性贫血,对于脏腑虚损、气虚所致的贫血并不适用,而且一味补铁还会延误治疗。
《医论三十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血不独生,赖气以生。”补气之所以有助于补血,是因为“气”参与并促进“血”的生成:
1气为血液的组成部分。
2气的气化功能是血液生成的动力,可促进脾胃从饮食中吸收水谷精微,转化为血液。
3水谷精微的化生离不开脾、胃、心、肺之气的参与。
气旺则血充,气虚则血少,所以气虚久了会导致血液生成不足、贫血,中医上把它归为血虚证。临床上治疗这类贫血患者时,在补血的同时加用益气之品,以达到益气生血的目的。
在很多补气血的方子里,党参和黄芪两味中药是“常客”。用党参和黄芪煮水熬粥、代茶饮,都有较好的补血效果,且主要适用于气虚贫血者。
需要注意的是,用于药膳的中药材,量不宜太大。还要注意,黄芪虽然善于补气,但对于阴虚体质者来说并不适宜,因为黄芪使用过多会助火,加重阴虚火旺的症状。另外,有实证、热证的患者一般不适合用党参和黄芪,使用前最好先咨询有资质的中医师。
编辑推送:宣传科//刘艳任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nrpxzz/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