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缺乏症仍是引起婴幼儿贫血的主要原因。据估计,在美国有0.9%~4.4%的1~3岁婴幼儿患有缺铁性贫血,但其患病率取决于种族和社会经济地位。既往研究表明,对于年龄小于2岁的儿童,铁摄入不足是引起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因素。然而,儿童因牛奶蛋白过敏(CMPA)所致血液损失而引起的铁缺乏症和缺铁性贫血相关数据仍较缺乏,且欧洲人和亚洲人的数据有所差异。因此,有必要评估CMPA在待确诊缺铁性贫血婴幼儿中的作用。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探讨了在进行缺铁性贫血评估的婴幼儿中CMPA的患病率和临床表现。
研究纳入年~年期间,在医院诊断的、年龄<4岁的缺铁性贫血(血清铁蛋白<12ng/ml)患儿51例,分析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数据、内镜检查结果和预后。
结果显示,7例患儿(13.7%)患有CMPA。常见临床特征包括:脸色苍白(%)、生长迟缓(43%)和全身性水肿(43%)。6例(86%)出现低蛋白血症,4例(57%)大便潜血阳性。5例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患儿中,有4例(80%)结果阳性。大部分结肠镜检查发现糜烂出血性结肠炎和淋巴增生,但活检未见固有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所有患者在回避牛奶蛋白和补铁的7个月内,缺铁性贫血恢复。
结论:对于待确诊缺铁性贫血患儿,应考虑可能患有CMPA,回避牛奶蛋白和补铁有助于患儿恢复。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nrpxzz/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