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贫血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长期贫血可影响心脏功能及智力发育。婴幼儿贫血多数是因为营养不良造成的。
婴儿贫血的症状
面色苍白,嘴唇、指甲颜色变淡等;
呼吸、心率增快;
食欲下降、恶心、腹胀、便秘;
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等;
年长患儿还会出现头痛、头晕、眼前有黑点等;
患病时间长的患儿常常会出现容易疲劳、毛发干枯、生长发育落后等。
婴儿贫血的种类
A、缺铁性贫血:由体内缺铁引起,是目前比较普遍的,尤见于婴幼儿及生育年龄妇女。据统计,我国近40%的学龄儿童和托幼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缺铁的主要原因有:
1、人体内铁的需求量增加而摄入量相对不足
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婴幼儿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育龄妇女由于妊娠、哺乳,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铁的吸收不佳,也极易导致贫血。
孩子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一般是4—6个月)却仍然只吃母乳,或添加辅食量较少,或添加不得当都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母乳的消化吸收率虽然很高,远远高于各种配方强化奶粉产品,但是母乳中的含铁量很低,克母乳含铁量一般不超过0.5毫克,而克配方牛奶(粉)含铁量可达到5—11毫克。婴幼儿生长速度很快,在4—6个月后,体内储存的铁已经消耗渐尽,如仅以含铁量少的母乳喂养,或者给婴幼儿食用非婴幼儿配方的奶粉或辅助食品(比如只给孩子喝粥),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2、铁吸收性障碍慢性贫血
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色素铁可以直接以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非血红色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铁的吸收。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仅凭症状不易做出早期诊断。应仔细询问病史,尤其应注意病因分析,如初生体重,有无经胎盘失血、胎盘早期剥离,生后体重增长速度,患儿饮食情况,每日鲜牛奶的入量。较大儿童应注意慢性失血和寄生虫病。诊断困难的可用铁剂试验治疗。
B、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贫血: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维生素B12及叶酸的摄入与吸收,造成营养素巨幼红血球性贫血。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则导致代谢障碍,影响原始红血球的成熟。常发生于未加或者少加辅助食品、单纯以母乳喂养或淀粉喂养的婴儿,或反复感染及消化功能紊乱的小儿。
维生素B12缺乏可引起巨幼性红血球性贫血和神经系统的损害;叶酸缺乏除引起巨幼性红血球性贫血外,还有舌炎、口炎性腹泻等。
婴儿贫血吃什么
营养性贫血是因缺乏造血所必须的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物质所致。虽然当今社会物质丰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这类患儿仍不少见。婴幼儿的饮食要合理搭配,按时添加辅食。避免长时间单纯母乳喂养。
刘建川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nrpxzz/4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