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进行的实验室检查有:
1、血常规检查
2、红细胞形态观察
3、网织红细胞计数
4、骨髓细胞形态学
5、病理组织学检查
6、病因检查等
贫血的诊断不仅应包括确定有无贫血、贫血的严重程度及类型,还应查明贫血的原因或原发病。(一)确定是否贫血及其程度和类型1、贫血的诊断标准:
国内多按单位容积血液内血红蛋白(Hb)量低于正常参考范围95%的下限作为贫血的诊断依据。由于目前我国尚缺乏按WHO规定的标准方法普查获得的红细胞相关参考值,贫血的诊断标准现结合我国各地区正常参考范围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建议,多按下表掌握。
但应注意海拔每增高米,血红蛋白应升高约4%,海拔在米及以上的高原地区占我国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其贫血的诊断须另规定标准。当然,因健康人群和贫血人群的血红蛋白分布曲线之间有重叠,选用某一血红蛋白值作为标准划分有无贫血,要做到准确、合理较为困难,因此,临床实际工作中还需考虑个体化原则。同时,诊断贫血时需注意血容量的影响,由于某些临床情况如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全身性水肿等,因血浆容量的扩张导致Hb、RBC的降低,出现假性贫血。表:贫血的诊断标准(海平面条件下)
年龄
Hb(g/L)
Hct
RBC(×/L)
成年男性
0.40
4.0
成年女性
(孕妇<)
0.35
3.5
10天以内新生儿
1个月以上新生儿
90
4个月以上新生儿
6个月-6岁儿童
6岁-14岁儿童
2、贫血的程度:
根据血红蛋白浓度,成人贫血的程度分为4级:
⑴轻度:Hb90g至相应组别参考范围下限;
⑵中度:Hb60~90L;
⑶重度:Hb30~60gL;
⑷极重度:Hb30gL
3、贫血的类型:
贫血可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确定其类型,临床上应通过实验室检查分析,确定贫血的类型,为进一步的病因诊断提供依据和诊断思路。
(二)查明贫血的病因或原发病
贫血的诊断以查明贫血的性质和病因最为重要,在确定贫血存在及其程度之后,贫血的诊断思路为分析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确定贫血的类型,同时,紧密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进一步的检查,寻找贫血病因。
1、临床资料的收集及分析:
⑴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饮食习惯史,药物史及有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无出血史(女患者要询问其月经史及有无月经过多),有无其他慢性疾病,家庭成员贫血史,输血史,地区流行性疾病等。
⑵仔细进行体格检查:注意有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注意皮肤、黏膜是否苍白,有无紫癜、黄疸等。2.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贫血的诊断思路是选进行血液的一般检查,分析确定贫血的类型,结合临床资料,得出初步的诊断意见和明确进一步的检查方向,然后有的放矢地选择。
红细胞形态学特征对贫血的诊断非常重要,当某类异常形态的红细胞出现较多时,对贫血的疾病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见下表:表:异常形态红细胞对贫血疾病类型的提示
红细胞形态异常
常见疾病
其他疾病
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
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慢性失血,铁粒幼细胞贫血
大红细胞
巨幼细胞性贫血
溶血后贫血,骨髓纤维化
球形红细胞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低磷酸盐血症
靶形红细胞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HbC/S病,HbE病;不稳定血红蛋白病
缺铁性贫血,脾切除术后,肝病
椭圆形红细胞
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纤维化
泪滴形红细胞伴有核红细胞
骨髓纤维化
骨髓病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重型地中海贫血,MDS
裂红细胞及碎片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不稳定血红蛋白病,人工瓣膜置换
棘形红细胞
肾衰竭,重症肝病
PK缺乏症,B-脂蛋白缺乏症
红细胞缗钱状排列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冷凝集素综合征及其他球蛋白增多性疾病
为了进行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选择针对性的实验室检测项目,进行贫血的筛查、确诊和鉴别诊断,详见疾病的相关章节。下图显示了一些贫血诊断常用的检测项目。贫血的病因有时很明显,有时很隐匿,对暂时因试验方法及诊断条件有限等原因不能明确的患者,需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实施某些诊断性治疗,如疑诊为缺铁性贫血患者给予铁剂治疗,并观察疗效以辅助诊断。
凌建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nrpxzz/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