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方舟
海量育儿知识,为中国宝宝的成长保驾护航!据《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报道,我国2岁以内婴幼儿贫血率达到31.1%。
换句话说,每3个孩子就有1个贫血。
啥?贫血?
“什么鬼,这不是营养不良的孩子才会得的吗?我家孩子每天都是按照宝宝营养食谱搭配的啊!”
很多妈妈都会很纳闷,现在孩子,吃的穿的样样都是最好的,怎么就能贫血了呢?
今天我们就来补充一下关于贫血的知识。
贫血是儿科常见四大疾病之一,其中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顾名思义,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引起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以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缺铁性贫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体内铁的储备量不足
正常新生儿体内贮存的铁量足够供应出生后4-6个月间的造血需求,假如妈妈在孕期铁质摄入不足,就不能把足够的铁贮存在宝宝的肝内,宝宝出生后易患缺铁性贫血。
2、铁的摄入量不足
人体内的铁主要来源于食物,出生不久的婴儿,以乳类为主,乳类含铁量较低,每毫升母乳含铁1毫克,每毫升牛奶仅含铁0.1-0.5毫克,而且牛奶在肠道的吸收比母乳低,所以人工喂养的宝宝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
儿童在婴幼儿时期生长发育最快,3-5个月时体重为初生时的2倍,1岁时体重为初生时的3倍。早产儿体重增加更快,随着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快速增加,如不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宝宝就容易发生贫血。
4、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
有很多情况会引起宝宝缺铁,如牛奶过敏可发生慢性失血导致铁不足;慢性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影响铁吸收;反复感染会使铁消耗增多。
5、食物摄入影响
食物中的植酸、草酸及高磷低钙膳食能抑制铁的吸收。如果妈妈在食物制作过程中没有掌握科学的烹饪方法,则容易使宝宝患上缺铁性贫血。
宝宝缺铁性贫血主要有哪些表现?
看宝宝的脸:
在宝宝的脸上,是最为直观的,有时候,在指甲根处,有较大的区域的泛白,嘴巴和舌头表面出现白色或者是淡红色的样子
看宝宝的活动精神状态:
宝宝的精神状况不佳,出现萎靡的状态。活动量明显表现出慵懒的状态,不愿意走动,甚至是腿脚软弱无力,看东西的时候容易走神,毫无耐心。
看宝宝的食欲:
这个时候宝宝一般不愿意吃东西,容易偏食挑食,喝水大,而越挑食偏食,就越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看宝宝的情绪:
宝宝的情绪这个时候多烦躁难安,脾气开始更加极端化,坐立难安。
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日积月累发生的,发现往往有“滞后性”,所以宝妈们还是要把重点放在预防上。
宝宝出生前:
准妈妈要预防贫血,好让宝宝储备足够的铁。
宝宝出生后:
1、如果是纯母乳喂养,足够的储备加上母乳中的铁能被宝宝很好地吸收,纯母乳喂养一般都能满足6个月内宝宝对铁的需求。母乳妈妈自己要注意均衡营养。
2、如果是配方奶粉喂养,因为大多数配方奶粉中都含有铁,所以宝宝奶量充足的话,也能摄入足够的铁。
添加辅食后:
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如果孩子有挑食、偏食、厌食等不良饮食习惯时,家长一定要及时纠正,要鼓励孩子应吃各种各样的营养食物,尤其是富含铁质、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
多吃富含铁的食物
建议给宝宝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血、鱼、红色肉、禽、内脏(肝)等动物性食物及绿色蔬菜,如吃菠菜,还有吃蛋黄,是最好补铁的方法。
少吃影响铁吸收的食物
含有植酸、草酸的食物,会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因此幼儿要少吃这类食物。富含植酸的食物有豆类、谷类以及油料作物的种子中;富含草酸的食物有菠菜、豆类、甜菜、芹菜、青椒、葡萄、甘蓝等。
推荐阅读
二胎之间不和谐?教你3招,让大宝享受当老大的乐趣!
被爱滋养长大的孩子,内心才会更强大!
春季儿童哮喘发作增多,这些预防措施妈妈们要牢记!
面对撒泼任性的孩子,妈妈要如何做才能“治”住他?
养娃道路上最容易遇到的五个误区,妈妈们可不要在犯了
批评孩子不能触碰的三个底线,爸妈一定要牢记!
孩子内向不愿社交,当妈的要不要强迫他social?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nrpxzz/6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