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讲述几个重要服用药物时间点、需晨服的药物和需空腹药物,这一期将学习饭前、餐中、饭后和睡前服用药物。
六.
饭前服用药物
饭前服用的药物,是指在饭前15-30分钟内服用。某些胃肠道不良反应小,进食后服用会影响其吸收的药物,或保护胃黏膜、促胃动力药物等,建议饭前服用。
1、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1)抗溃疡药物: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钠、泮托拉唑等,因胃部壁细胞中的H-K-ATP酶数量在长时间禁食后最多,所以该类药物早餐前半小时服用效果最佳。
(2)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丁啉)、伊托必利、西沙比利、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等,此类药物饭前15-30分钟内服用。
(3)胃黏膜保护剂:如复方谷氨酰胺、硫糖铝等,此类药物饭前不用药物充分作用于胃壁,在酸性条件下与胃黏膜表面的粘蛋白络合形成一层保护膜,宜饭前服用。
(4)利胆药:如托尼耐酸等宜饭前服用。
2、降糖药
(1)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等餐前30分服用,而格列美脲起效快,可以在早晨前即服,不必在餐前30分。
(2)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起效快,作用时间短,餐前半小时可能引起低血糖,故应在饭前15分服用或进餐前即服。
(3)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早餐前空腹服用效果好。
(4)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和阿格列汀等,该类药物的服用方式为一天一次,与进食时间无关,早餐前空腹药效更优。
3、其它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药,如依帕司他;钙拮抗剂,如地尔硫?;抗凝血药,如蚓激酶;抗贫血药,如蛋白琥珀酸铁等
七.
餐中服用药物
有的药物说明书里要求在“餐中”、“随餐”或“餐时”服用,指的是在吃饭的同时服用该药物。以下这些药物需餐中服用:
(1)降糖药:双胍类如二甲双胍,由于很多患者对这类药物的胃肠道反应较重,宜在餐中或餐后服用。另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该类药只有与进食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才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2)助消化药物:如米曲菌胰酶、胰酶宜在餐中服,可发挥酶的助消化作用,从而避免被胃酸破坏。
(3)胃肠解经药:如匹维溴铵餐中服用更好发挥药效。
(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克拉霉素缓释片(或胶囊)餐中服用可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
(5)抗病毒药:如更昔洛韦餐中服用生物利用度高于空腹。
(6)心绞痛防治药:如曲美他嗪餐中服用有利于吸收。
(7)抗心力衰竭药:如卡维地洛餐时服用,以减缓吸收,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风险。
(8)调血脂药:如非诺贝特餐中服用减少胃部不适。
(9)抗骨关节炎药:如氨基葡萄糖宜在餐中或餐后服用,减少胃部不适。
(10)抗真菌药物:如灰黄霉素餐中服用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八.
饭后服用药物
饭前服用的药物,是指在餐后15-30分钟服用,并非饭后马上吃药。大部分药物最好饭后服,其目的是为了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并使药物更好地起效。比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硫酸亚铁、苯妥英钠、甲硝唑和多西环素等以及脂溶性的药物。
九.
睡前服用药物
饭前服用的药物,是指睡前15-30分钟服用。对于一些受昼夜节律影响的药物,应按照其节律规定用药时间。部分平喘药、调血脂药、镇静催眠药和抗过敏药等,晚间睡前服用效果较佳。
(1)止喘药:如沙丁胺醇、氨茶碱、两卡特罗和孟鲁司特纳等宜晚上服用,因哮喘多在夜间和凌晨容易发作,故一日服用一次的抗哮喘药多在睡前半小时服用,至凌晨时血药浓度最高,疗效较好,亦可起到预防哮喘。
(2)他汀类降脂药:如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钠等,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时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从而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由于胆固醇主要在夜间合成,因此晚上给药比白天服用更有效。
(3)抗过敏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此类药物有嗜睡副作用,宜在睡前半小时服用。
(4)催眠药:如艾司唑仑、唑吡坦等,因起效快,需在临睡时服用。
(5)补钙剂:如葡萄糖酸钙等,由于夜间血钙浓度比较低,钙吸收性会增强,补钙的效果更好。
(6)轻泻药:如液体石蜡、酚酞等,服用后8-12小时见效,故睡前服下,第二天上午排便,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
李福男副教授(厦门大学)
部分图源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pxdzz/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