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贫血种类
1.营养性贫血:主要由于体内缺乏造血原料引起。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造成这种贫血的原因是慢性失血、某些胃肠道疾病、长期偏食等。其次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叶酸等造直原料,引起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
2.感染性贫血:某些较为严重的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并发贫血,如脑膜炎、病毒性肝炎、各种化脓性疾病、慢性霉菌感染等。此类贫血待感染彻底治愈后,贫血也随之治愈。
3.药物性贫血:某些药物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容易引起溶血性贫血的药物主要有伯氢喹啉、氨基比林、磺胺类、甲基多巴、利福平、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冬眠灵、奎宁等。容易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主要有氯霉素、环磷酰胺、马利兰、磺胺类、氨甲喋呤、他巴唑、阿司匹林、氯喹等。
4.肿瘤性贫血: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并发出血和继发感染,使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还可抑制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缩短红细胞的寿命,最终导致或加重贫血。
5.肾性贫血:主要与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有关。常见病是慢性肾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肾肿瘤、肾盂积水等。当这些疾病发展至肾功能衰竭时可致贫血。
6.免疫性贫血: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最多见。某些免疫性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引起贫血,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输血反应等。
7.内分泌性贫血:主要由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另外,垂体功能不足、粘液性水肿常引起轻度贫血,性腺功能不足可导致轻、中度贫血。
二、治疗方法
1.缺铁性贫血 铁剂是治疗这类贫血的有效药物,常用的有硫酸亚铁、枸橼酸铁铵、富马酸铁、右旋糖酐铁等。口服铁剂一周,血液中网织红细胞即可上升,10~14天达高峰,2~4周后血红蛋白明显增加。但达正常值常需1~3个月。为使体内铁贮存恢复正常,待血红蛋白正常后尚需减半量继续服药2~3个月。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口服一定量的叶酸即能生效,但对肝硬化或使用了叶酸对抗剂(氨甲喋呤、乙胺嘧啶、甲氧苄胺嘧啶等)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用叶酸治疗无效。因为此时体内的二氢叶酸还原酶缺乏或受到抑制,不能使叶酸转变成四氢叶酸而发挥效应,故必须用其代用品——甲酰四氢叶酸钙治疗才有效果。
对因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恶性贫血,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治疗。单用叶酸仅能改善血象,对神经系统损害无能为力,故两药合用可起协同作用,疗效更高。
3.再生障碍性贫血
对此类贫血,国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常用药物有苯丙酸诺龙、碳酸锂、氧化钴等,以刺激造血功能,对部分病人有一定效果。
饮食治疗是治疗贫血的有效手段之一。以下食物有利于改善贫血症状和补充造血功能的营养成分,应注意选用。
一、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虾及豆类等。
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新鲜的水果和绿色蔬菜,如酸枣、杏、橘子、山楂、西红柿、苦瓜、青柿椒、生菜、青笋等。维生素C有参与造血、促进铁吸收利用的功能。
三、富含铁的食物
鸡肝、猪肝、牛羊肾脏、瘦肉、蛋黄、海带、黑芝麻、芝麻酱、黑木耳、黄豆、蘑菇、红糖、油菜、芹菜等。铁是构成血液的主要成分,缺铁性贫血者较为常见。
贫血患者体弱乏力,食欲不佳,适宜食用一些药粥,作为调养的辅助。兹介绍几种药粥如下。
一、红枣粥
将大米淘净后放入锅内,加入洗净的红枣若干,加水适量,煮熟至稠,即可食用。
二、红枣糯米粥
山药8g,苡仁10g,荸荠粉2g,大枣5g,糯米50g,白糖50g。
制作:将各种药物择去杂质备用;苡仁洗净下入锅内,注入清水适量,置火上煮至开裂时,再将糯米、大枣洗净后同时下入锅中,煮至米烂;山药打成粉,待米烂时,边搅边洒入锅内,约隔20分钟后,再将荸荠粉搅入锅中,搅匀后即可停止加热;将粥装入碗内,每碗加入白糖25g。
三、大枣羊骨粥
羊颈骨1~2根(捣破),大枣20枚(去核),糯米50~g。共煮稀粥,食盐调味,分次食用。尤其适合于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食用。
四、阿胶粥
糯米洗净入锅煮熟,加入阿胶适量,待溶化后,加红糖若干,即可食用。
五、菠菜粥
取连根新鲜菠菜~g,洗净后用手撕开;粳米g,放入砂锅,加水毫升,煮至米烂汤稠,即可食用。更适合于缺铁性贫血。
六、猪血鲫鱼粥
生猪血一碗,白胡椒少许,鲫鱼g,白米g,煮成粥,食用。
七、首乌粥
制首乌15克,大米克,用砂锅或铜锅先煮首乌至烂,去渣取汁煮粥食。
八、龙眼莲子粥
龙眼肉5g,莲子肉10g,大米g,同煮粥食。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nrpxzz/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