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贫血的症状 >> 贫血的症状 >> 正文 >> 正文

话科普丨小儿重点防治疾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来源:贫血的症状 时间:2021-7-5
北京主治荨麻疹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5950.html

贫血人群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临床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的小儿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小儿健康,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常见病之一。

贫血原因

(1)体内储铁不足

胎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最多。通常储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婴儿出生后3~4个月内的造血之需。故储铁不足时,如孕母患有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所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等,都会造成新生儿缺铁性贫血。

(2)铁摄入量不足

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是导致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乳和牛奶中含铁量均低,不足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另外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原因造成铁吸收障碍时也可以导致缺铁性贫血。

(3)生长发育快

随着体重增长,血容量也相应增加。生长速度越快,铁的需要量相对越大,越容易发生缺铁。婴儿至一岁时体重增长至出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故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的婴儿期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4)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

肠息肉、美克尔憩室、钩虫病等可引起肠道失血,失血1ml就相当于失铁0.5mg。长期慢性失血、反复患感染性疾病,可增加铁消耗而导致贫血。

临床表现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起病较为隐匿,如果在贫血较轻时没有及时治疗,病情进一步加重,孩子会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反复感染,经常生病。虽然轻度贫血症状不容易被父母发现,但通过仔细观察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

(1)一般表现

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感疲乏无力,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异食癖(如嗜食泥土、墙皮、煤渣等),时有消化不良、呕吐或腹泻。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造血器官表现

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淋巴结可轻度肿大。年龄愈小,病程愈久、贫血愈重,则肝脾肿大愈明显,但肿大程度罕有超过中度者,淋巴结肿大程度较轻,质韧。

(3)其他症状和体征

免疫功能降低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口腔炎、肛门发炎、舌乳头萎缩、反甲等。贫血严重者呼吸、脉率增快,心前区可听到收缩期杂音,心脏扩大甚至并发心功能不全。

实验室检查

(1)血象检查

(2)铁代谢检查

(3)骨髓象检查

治疗原则

(1)尽力查明和去除病因。

(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3)适量运动,防治感染。

(4)食用含铁丰富或铁强化食品,必要时应用铁剂治疗。

预防措施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可以预防及治愈率高的疾病。做好卫生宣传工作,使全社会尤其是家长认识到缺铁对小儿的危害性以及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性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防治重点。主要措施包括: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含铁丰富且铁吸收率高的辅食,尤其是动物类食品,如各种红肉、肝类等;积极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营养不良及感染性疾病;对于早产儿、双胎儿早期应用铁剂预防。

邹艳红

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儿科硕士研究生导师、规培导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担任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儿童保健与营养学会委员,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儿科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儿科抽动、多动障碍分会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儿科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发育康复医学会儿科发育障碍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慢性病管理学会中西医结合儿科分会委员,佳木斯市医学会癫痫专业委员会委员,佳木斯市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佳木斯市医学会睡眠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领域:儿童保健相关内容:擅长各种微量元素的缺乏、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贫血等疾病的诊治;儿童身高促进等。

邹艳红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每周三

出诊地点:门诊楼一楼

-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pxdzz/7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