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贫血的症状 >> 贫血的症状 >> 正文 >> 正文

中医调理肿瘤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来源:贫血的症状 时间:2022-2-26

化疗之所以被大家忌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化疗引起的副反应。其中一个主要的副反应就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差、腹泻或便秘等等,大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使得化疗的耐受性受到影响,有的患者因为恶心呕吐无法耐受而被迫终止治疗。

其实,出现胃肠道反应可以不必停止化疗。中医药的调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化疗反应,更好地完成化疗。

记得有医院化疗的患者,来我的门诊看病,患者为女性,大约50多岁,化疗后出现剧烈的恶心呕吐,几乎吃不下东西,几周期的化疗都是如此,当时化疗后已经一周了,还是吃不下什么东西。患者和家属已经没有什么信心再继续化疗了,被化疗的副作用搞得痛苦异常。当时查看了她的症状、体征,经过望闻问切,明确了她是脾虚湿盛,给予中药旋复代赭石汤联合二陈汤加减调理,主要在降逆止呕,健脾祛湿,三剂后患者完全停止呕吐,开始进食,一周后基本正常饮食,患者和家属都非常开心,但是对下一周期化疗可能出现的反应还是非常担心,严重的消化道反应已经让她有了心理负担。我告诉他们,可以化疗的同时口服中药,效果会更好。患者欣然接受了。之后的化疗,患者每次都是化疗同时开始口服中药,胃肠道反应显著减轻,基本可以正常饮食,化疗最终顺利地完成了。

而在我的病房住院的化疗患者,会有更多样的调理方式,包括口服中药、灌肠中药和中药穴位贴敷以及针灸等多种调理方法解决化疗的副作用。如果患者可以口服中药则口服中药,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于胃,药力直接,因此疗效较好,如果无法口服,则选用外用法,同时配合针灸,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化疗更顺利。

化疗最常见的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属于中医的呕吐病范畴,自古呕吐就是中医的传统多发病、常见病,古人在这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内经》中记载了呕吐,并详细阐述了寒邪和热邪可导致呕吐,如《素问·举痛论》指出:“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诸病源候论》指出,“恶心者,由心下有停水积饮所为也。心主火,脾主土,土性克水,今脾虚则土气衰弱,不能克消水饮,水饮之气不散,上乘于心,复遇冷气所加之,故令火气不宣,则心里澹澹然欲吐,名为恶心也。”“呕吐者,皆由脾胃虚弱,受于风邪所为也。若风邪在胃,则呕;膈间有停饮,胃内有久寒,则呕而吐。”《景岳全书·呕吐》中:“呕吐一证,最当详辨虚实。实者有邪,去其邪则愈;虚者无邪,则全由胃气之虚也,补其虚则呕吐可止。”呕吐当分清表里虚实寒热,其病位在胃,因胃失去和降功能,出现气上逆所致,与肝、脾的关系密切。化疗引起的呕吐多为里证,虚实方面,实证多因外邪、食积、痰饮、气滞等邪气犯胃引起;虚证多为脾胃气阴亏虚,并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初病多实性病变,日久脾胃受损,可导致脾胃虚弱,或者因情志等,皆可导致虚证产生;亦有脾胃虚弱,复因饮食所伤,而出现虚实夹杂之证。

而肿瘤化疗引起的胃肠道反应,从西医角度讲,是由于化疗药物的全身性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从而导致了消化道的粘膜细胞损伤,出现消化道反应。从中医角度看,肿瘤患者本身存在正气亏虚,因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作为一种毒邪,之所以会致病,就是因为正气亏虚是基础,而化疗药物治病的本质是以毒攻毒,正气本来就虚弱,毒进一步损伤身体正气,同时损伤脾胃,导致胃失和降,从而恶心、呕吐、呃逆。中医调理的主要原则是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如果存在湿邪则祛湿,存在气滞则理气,存在痰浊则祛痰,存在食积则消食,存在气血亏虚则益气养血,存在阴虚则养阴。因此,从中医角度的遣方用药或者针灸的方向即在此。

中医协同化疗具有减毒增效作用,这在临床、实验中已经有比较多的研究并已得到了验证,因此,化疗的时候,可以考虑联合适合的中医调理,为化疗保驾护航。

作者介绍王芬,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美国Virginia州注册中医师,原北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专业特长:长期进行以中医改善肿瘤、血液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特别在常见肿瘤如肺部、乳腺、消化道系统、生殖系统、淋巴系统等肿瘤,以及贫血等血液病的中医调理,在协同肿瘤、血液病西医治疗的中医调理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以中医调理常见疾病,如各种痛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疾病方面有独到的经验;在妇科疾病、不孕症方面有家承。出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pxdzz/84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