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通妈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育儿主要指的是对0~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一个孩子还是胎儿的时候,他就能感受到母亲或外界环境的种种影响,如悦耳或刺耳的声音,母亲安详或焦虑不安的情绪、动作和心跳。
孩子出生以后,逐建从一个娇弱无能、感觉混沌、无知无识的小婴儿,成长发展为能适应社会生活,掌握了知识技能,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教育的作用和结果。
简介
育儿主要指的是对0~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重要”指的是它是一个人发展的奠基时期,许多重要能力、个性品质在这个时期形成基本特点;“特殊”指的是这个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从最初的不定型到基本定型,转而可以开始按社会需求来学习并获得发展的过渡时期。
分类
育儿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发展的有目的的活动,如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看电视、做家务、参加社会活动,等等,都可说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特指幼儿园和其他专门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在我国属于学校教育系统,和学校教育一样,幼儿园教育也具有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没有的优点,如计划性、系统性等。
喂养须知
新生宝宝母乳喂养
母乳是宝宝最好的食物。母乳的多少和妈妈乳房的大小是没有直接的联系的,只要给宝宝多吸允,注意饮食,就能够增加母乳量。新生儿喂养只要按需喂养即可,到宝宝2个月开始才需要逐步调整到规律的喂养时间。
如果宝宝是奶粉喂养的话,除了要遵循按需喂养外,还要注意宝宝一次的奶量发展会从小到多。新生儿一次的奶量可能只有20-40毫升,而满月的时候宝宝一次就能吃60-毫升了。一般来说每两顿奶粉之间要添加20毫升水,避免宝宝发生便秘的情况[1]。
第一辅食添加蛋黄
鸡蛋被称为‘理想的营养库’,蛋黄更是集中婴儿大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必需的DHA、胆碱、卵磷脂及多种微量元素。蛋黄辅食添加应从开始的四分之一个蛋黄的量,逐渐增加到二分之一个蛋黄的量,再到一整个蛋黄的量。蛋黄辅食添加喂养方法可直接碾成泥喂给婴儿,也可以加水调稀后喂养宝宝,或者还可搭配米粉、米粥等辅食喂养。需注意的是,传统蛋黄辅食喂养方式应严格注意加工方式,避免细菌感染。如果婴儿产生消化吸收不良,肠胃不耐受等症状,可及时更换。
辅食添加原则
辅食添加原则:遵循由稀到稠、由细到粗,添加的量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一次只能喂一种新的食物,等宝宝适应后,再添加另外一种新的食品。
从4月龄开始添加流食(如奶粉、米糊、菜泥等)。
从6月龄开始添加半固体的食物(如果泥、蛋黄泥、鱼泥等)。
7-9月龄时间可以由半固定的食物逐渐过度到可咀嚼的软固定食物(面粥、碎菜粥等)
10-12月龄时,大多数宝宝可以逐渐转化为进食固定食物为主的辅食。
春季食补
补充钙质
春天万物复苏,孩子身体的各种机能都开始恢复更加充分的活力!尤其孩子的成长,骨髓免疫系统中的各种激素的产生都需要神经营养物质钙来调节。此时,如果能够合理的补充含钙的食物,不仅对孩子的免疫系统有很好的帮助,并且可以赶在春季这个孩子长个的好季节,让孩子的骨骼发育提供丰富的物质来源。营养师建议:孩子每天适宜的供给量是每日不少于0毫克。补钙最好采用食补法,含钙丰富的食物有芝麻、黄花菜、萝卜、胡萝卜、海带、芥菜、田螺、虾皮等。这里提到一下排骨汤或骨头汤,很多人这些汤含钙丰富,有助于身体对钙的吸收。其实不然,骨头汤中的含钙量很少,每1公斤骨头的含钙量充其量不过几毫克。同时不要让孩子多吃糖、巧克力、糕点,因为里面含有较多的磷酸盐,能阻碍钙在体内代谢。
补充维C
维生素c抗病又健脑,在人体内的作用是提高脑神经的灵敏程度,使脑对刺激的反应灵活,对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补充维生素c的方式也有两种:其一是服用维生素c片,(非特殊需要,远离药用)其二是尽量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萝卜、大枣等。如果这些食物不方便,可以购买一些营养食品给孩子。
膳食纤维
粗粮、杂粮能给人体补充矿物质和丰富的B族维生素,保证微量元素的供应,如铁、锌、锰、铜、钙、磷等,而且食物的多样化对促进食欲、引发孩子胃口和增强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很有帮助。常可食用的粗、杂粮有玉米、小米、糯米、绿豆、黄豆等。当然,补充办法也可以补充一些B族维生素片哦下面列出几种蔬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B2等营养素。具有清热利咽、散淤消肿、利肠通便的作用,春天里多给宝宝吃一些,可增强身体防病抗病的能力
多吃蔬菜
常见的蔬菜有荠菜、菠菜、芹菜等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物质对孩子免疫力提升有极好的帮助。
冬季食补
寒冷的季节,宝宝要储存能量,抵御严寒。同时,宝宝还比大人多了一层需求,因为他需要满足日益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对食物的需求量会增大,对营养的要求也更高。
冬天也是滋补的佳季,很多大人会趁此机会服用保健品或补品,但宝宝不宜进补大人的保健品,更不宜进食滋补功效强烈的食品(如人参、甲鱼等),以避免诱发“早熟”。
聪明的爸爸妈妈应选择适合宝宝的各种冬令食补良品,帮助宝宝驱散寒冷、增加体热:
寒冬季节宝宝穿衣多、住房暖、活动少、饮食所含热量偏高,体内容易积热。此时,不妨给宝宝偶尔吃一些属性偏凉的食物,如白萝卜、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笋、香蕉、生梨、苹果等,以促进宝宝健康。
驱寒暖胃
入冬后,孩子因为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胃肠极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因此,抵抗力和适应性随之降低。加上很多幼儿在夏季有贪食冷饮冰品的习惯,到了冬季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十分明显。因此,今冬如何利用饮食调养,将幼儿的胃口“暖过来”,是家长们的当务之急。
治疗幼儿胃寒、心腹冷痛最简单的办法是在每天煮饭的时候加入一块生姜,不知不觉中平常的白米饭就具有暖胃的作用,轻轻松松让幼儿吃得胃暖身也暖。
多吃鱼肉
鲢鱼:用于缓解胃痛,常用于脾胃虚弱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胃寒疼痛或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慢性胃炎。
胖头鱼:有暖胃、补虚、化痰、平喘的作用。体质虚弱的宝宝最好多吃胖头鱼的鱼头,暖胃的同时还能起到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的作用。
带鱼:补五脏、祛风、杀虫,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幼儿尤为适宜。
饮食原则
多甘多暖,远离寒酸。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但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更重要的是要有补益脾胃的作用。比如,大枣和山药。经常吃山药或大枣,可以提高幼儿的免疫力。
最方便的“暖胃”食品:大枣、山药、大米、小米、糯米、高粱、薏米、豇豆、扁豆、黄豆、甘蓝、菠菜、胡萝卜、芋头、红薯、土豆、南瓜、黑木耳、香菇、桂圆等。另外炒菜的时候多放些大葱、生姜、大蒜、韭菜、洋葱等温性食物,也能起到祛阴散寒的作用。
除了家庭常用的健胃材料如猪肚、羊肉、鲜姜、陈皮、胡椒等,还有一些具有很好暖胃功效的好食物常被我们忽视。
规范生活
温柔说话
用心、认真的爱孩子,每个孩子一日最少抱三回,行为困扰越多的抱越多。史代纳说:“没有爱,没有一件事是可能的;有爱,什么事都可为。”
以身作则
认真的使自己成为值得模仿的人;同时用心以爱,以真诚,以参与,以喜乐工作的态度面对周围的大人、小孩与环境;努力将抽象的想法与概念转化成看得见的行为呈现。
1.规律的生活良好的人格、性情奠基于儿童时期规律、和谐的日常生活环境。强调以规律、反复的生活健康幼儿的身体、培育幼儿清楚的时间感与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建立幼儿坚强的意志力。
2.简单、正向、积极的语言对幼儿的违反常规大人应该做的事是:以简单的语言请他立即停止偏差的行为,并且,同时指引他做对的事。
3.教他,不要骂他;说故事,不要说教幼儿尚未发展倾听的能力。心理辅导员从来不对一个没有意愿坐下来倾听自己及别人说话的人谘商。如果大人对听不懂或不能听的孩子说理、说教,会形成教导儿童耳朵关闭,使他学习不专心。行为困扰的潜在原因多半来自说教,说教甚至还会造成智力早熟的困扰。大人过多的要求注意力、讲理、判断、批评、说教,往往使孩子内心经历不满,而在智力上提前早熟,以致偏离自然成长的路径,造成欲盖弥彰,不良行为的结果。
4.监控自己的情绪与动作小心的不做、不说也不想任何不值得人模仿的事。不忘与幼儿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幼儿的偏差行为,需要的是教导,不是父母跟他一般大小,一样生气的。人的相处,感觉好坏是互动的结果。孩子有暴力或情绪化现象,很多时候是对某些情绪的学习与反弹。
5.除了规范三要素(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物品),请给孩子自由。
6.若必要考虑处罚时,处罚必须与所犯的错相关连,处罚的目的在于修正行为,不在给你“苦头吃吃”,看你下次还敢不敢,修正行为不一定要“吃苦头”重要的是修正行为。规范的目的在于引导儿童健康的情绪、道德、精神与思想发展,引导儿童正当行为的责任感,引导儿童成为独立自由的个体。如果幼儿不能负起正当行为的责任,处罚就成为手段,但是如果只是处罚,或只是宣布一个孩子作错事,这样,很少能真正帮助孩子。处罚绝不能伤害到孩子的心,处罚必须具有使幼儿『好起来』的特质,处罚的目标应是弥补错误、修正行为,
7.重视此时此刻,重视孩子的感觉,处理幼儿常规切勿在事后幼儿早已忘记时再处理,一定要在发生问题行为的当时作修正或帮助。
8.家校合一的幼儿生活规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孩子和谐的行为规范的基本要素,老师对家长的尊重也直接影响着家长对学校的态度,和对孩子工作的合作配合.
按时休息
睡前按抚
大家都知道小宝宝需要多休息,不能太贪玩,那怎么样才能让她多休息呢?我告诉大家几个小技巧:
睡觉前的半个小时,妈妈除了帮宝宝洗漱之外,可以让宝宝喝一小杯奶粉,吮吸的过程也是对宝宝情绪的安抚,喝完奶粉,用温水清洁口腔即可。这原比宝宝半夜因饥饿而吵着喝奶要强。
睡觉前不要再做激烈的运动,别再引逗宝宝咯咯大笑,让宝宝的神经过于兴奋,更不能因为宝宝不肯睡觉而吓唬宝宝。妈妈可以选择播放安静的音乐,调低音量,然后讲些情节不要太起伏的睡前故事;或者轻轻哼唱摇篮曲,让宝宝尽早进入睡眠状态。
睡前洗澡
天气转暖,宝宝容易出汗,尤其是后背接近脖子处、脑袋上。小家伙一出汗,皮肤就容易瘙痒,尤其是敏感肌肤的宝宝,晚上常常因为肌肤奇痒难忍,辗转反侧,难以安睡。所以妈妈们不妨在睡觉前给宝宝洗个温水澡,既清洁了肌肤,也安抚了情绪。若天冷的日子,也别忘记经常给宝宝更换内衣,坚持天天温水洗小屁屁,宝宝下半身的清洁很重要,尿迹便迹残留很容易引起肌肤问题,也会影响到宝宝睡眠。
按时睡觉
作息有规律的宝宝更加健康聪明,妈妈要帮助宝宝把生物钟建立起来。比如每天晚上8点准时上床睡觉,妈妈每天都要按时遵守这个约定,不要找各种理由随意打破宝宝的作息制度。一段时间下来,宝宝就会形成条件反射,每天晚上到点准时入睡。
半夜嘘嘘
宝宝前半夜的睡眠一般都很好,后半夜却开始哼唧哼唧,还辗转反侧。在排除生病的可能后,很大的原因是宝宝要小便了,或者包着的尿不湿该换了。由于宝宝月龄尚小,还不知道表达,妈妈要善于读懂宝宝的身体语言。等小便过后,你会发现宝宝的睡眠又踏实了。如果你的宝宝有这样的规律,可以在宝宝睡觉前刻意减少喝水量,睡觉前记得排空小便。
被子厚度
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们总担心宝宝着凉,给宝宝盖很多的被子,穿很多的衣服。结果半夜宝宝就会因为太热把被子蹬个精光,你得时不时地起床给宝宝盖被子。几番折腾,妈妈无法安睡,宝宝也容易感冒。所以妈妈可以在宝宝入睡前检查被子是否盖得太厚,衣服是否穿得太多,由于宝宝的散热功能与大人不同,请不要以大人的标准来衡量宝宝,适量即可。
锻炼宝宝
学习爬行
1、要在宝宝的爬行敏感期抓紧时间训练,一般是6-9个月,在这段时期,要少抱多让宝宝趴着玩;
2、从训练宝宝的臂力和腿力开始,可以让宝宝趴在斜坡上譬如靠垫,用玩具去吸引他伸手够,也可以吹泡泡吸引宝宝去够;让宝宝做一些弹跳运动锻炼腿力。有条件的也可以用一块大海棉垫子弄成斜坡让宝宝练习爬行;3、在宝宝有意识爬行后,可以一人抵着宝宝的脚,一人在前面拉胳膊,教宝宝爬,其实也不需要用力,只需要抵住就行,聪明的宝宝自己会借力的。
4、当宝宝会匍匐前进后,可以用一条大毛巾包住宝宝的肚子帮他离开地面,让他知道正确的爬姿,多练习,应该就差不多了。
5、要想法让宝宝乐于爬行,能用玩具吸引固然好,但妈妈的作用不可忽视,因为宝宝最喜欢的人是妈妈,他会渴望跟着妈妈混跟在妈妈身边,所以桐妈我为了让桐桐喜欢练爬,每天在地板上带着他爬,做各种搞笑的表情和动作在前面吸引他;所以妈妈一定要参与引导和训练,虽然奶奶和爷爷白天也会训练他,但明显桐桐不太喜欢爬,但只要桐妈回家,桐桐就很高兴,会愿意跟着妈妈爬。
6、在宝宝开心和兴奋的时候抓住时机训练他爬,但记住造成不要在宝宝刚喝完奶后让他爬,会压迫胃的,也不要在宝宝有情绪或者犯困的时候逼宝宝爬,这样会让宝宝对爬行产生逆反情绪的。
7、可以给宝宝买一对透气的护膝,因为爬行时膝盖其实挺累的,桐妈试过,即使在地板上爬磨的膝盖也很疼,尤其是一些胖宝宝可能更难受。如果有护膝会舒服很多,宝宝也会愿意爬。
8、不要怕宝宝辛苦。有时宝宝可能更乐于在户外练习爬行,有时桐妈也让桐桐在外面爬着玩,不要觉得脏或者辛苦,其实地面上的那些小纸片小瓶盖什么的就能吸引宝宝,只要爬完后做好清洁卫生就好了,当然最好是带上护膝,免得磨破了。
9、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耐心和恒心,做到不放弃不抛弃,坚持就是胜利,更不能把自己的急躁情绪带给宝宝,永远用笑脸去鼓励宝宝,哪怕有一点点进步,也要及时表扬。
协调能力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正是通过眼睛,宝贝才能真实地了解周围的事物。手是认识事物的重要器官,手的活动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手是智慧的源泉,多看,多动手,宝贝的大脑才能更聪明。
手眼协调发展进程
3-4个月:婴儿开始学习看自己的手和辨认眼前目标。
5-7个月:可用手捕捉想要的东西。半岁前的宝贝不会坐,当躺着玩玩具或其他物品时,多数情况下,宝贝的眼睛看不见手上的物品,手的活动范围与视野不交叉。半岁后,宝贝已经具备坐的能力,于是双眼可以监控双手玩弄物品,此时手的活动范围与视野交叉,但手眼协调能力依然比较差。
9个月:宝贝能用眼睛去找寻从手中掉落的东西,喜欢用手拿着小棒去敲打物品,尤其喜欢敲打能发出声音的各类玩具与物品。
10-12个月:宝贝已经能够理解手中抓着的玩具与掉落在地上的玩具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喜欢故意把抓在手中的玩具扔掉,并且用眼睛看着、用手指着扔掉的玩具。
1-1岁半:宝贝开始尝试拿笔在纸上涂画,翻看带画的图书。
1岁半-2岁:宝贝发展出更高级的手眼协调动作,比如能够独自把积木垒高,拿着笔在纸上画长线条,把水从一只杯子倒入另一只杯子等等。
3岁以上:宝贝的小手已经非常灵活,手眼协调能力获得大幅度的发展。
疾病预防
宝宝缺锌
小儿缺锌的主要表现是厌食或食欲不好,嗜食异物(包括土块、煤渣、火柴头等),贫血,生长发育迟缓,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等。如出现上述异常表现,医院去诊治。
在家庭饮食中,如果能合理搭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一般不会导致缺锌。母乳喂养的婴儿,一般不需要补锌。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如海产品中牡蛎、鱼类含锌量较高;动物性食物中瘦肉、猪肝、鸡肉、牛肉等也含一定量的锌。另外,豆类、坚果等都是补锌的好食品。如果能经常给小儿增加含锌量高的食品,一般不会发生缺锌。
宝宝缺铁
儿童缺铁是不会很快表现出贫血症状,刚开始多不被家长注意,当发现时往往已经发展为中度贫血。缺铁性贫血症状的轻重取决于贫血的程度和贫血发生、发展的速度:初期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面色、唇、甲床及手掌苍白,并因抵抗力下降而出现口腔炎、舌炎、胃炎、腹泻等。部分宝贝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异食癖、反应迟钝、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易反复感染疾病等。
6个月以内的宝宝,提倡母乳喂养,且鼓励妈妈们正常摄入各种红色肉类,避免素食。4-6个月开始尝试添加蛋黄、婴儿速溶蛋黄粉,健力鸡子黄速溶纯蛋黄粉中富含磷脂型DHA,胆碱,铁元素,这种辅食中强化了铁元素和维生素,是安全有效的早期补铁辅食。从宝宝6个月开始,妈妈要及时按照添加含铁丰富且容易吸收的辅食,如动物肝肾、血豆腐、瘦肉、鱼、红豆泥、木耳碎、红枣肉、紫米等。6个月以上的儿童,定期查血常规。
暑热症
暑热症(夏季热)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特有疾病。发病季节多集中在6-8月份,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在秋凉以后,宝宝的症状大多自行消退。夏季热表现为长期发热,口渴多尿,出汗不畅。有的患儿会连续几年发病症状较上一年稍轻,病程也较短。你可以:让宝宝多喝一些淡盐凉开水,绿豆汤,西瓜汁等。
腹泻腹痛
吃母乳的宝宝要继续哺乳,吃奶粉的宝宝每次量可以减少1三分之一左右,奶中稍加些水。已经加辅食的宝宝的,适当减少食物数量。宝宝若在短期内“消瘦”,皮肤“发蔫”、哭而无泪,说明已经引起脱水,医院治疗。切勿擅自滥用抗生素。宝宝腹痛时不能擅自给宝宝服止痛药,应服从医生的治疗。在弄清宝宝腹痛、腹泻的原因之前,父母切忌用力揉搓宝宝的腹部,可用温热的手掌覆盖疼痛的部位来缓解不适。
咽炎发炎
宝宝应该多喝水,饮食清淡,流质食品为佳,冷酸甜咸都容易刺激喉咙会加重咳嗽,可以拿陈皮、山楂、甘草各3~5片,加3~4碗水煮开,变温加蜂蜜一勺。当成白开水给宝宝喝,也可以冬苋菜、蜂蜜、番茄、杨桃、柠檬、青果、海带、萝卜、芝麻、生梨、荸荠、白茅根、甘蔗等食品,具有清热退火,润养肺肾阴液的作用,可适量选食。
小儿夜啼
宝宝夜晚哭闹时,妈妈不要“哦。。。。。。哦地又晃又颤,比宝宝闹得还欢,这会让宝宝更难以安静下来,哭的更凶;而应该保持室内安静,不要逗他,过不了多久宝宝就会自然入睡。
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是指宝宝吃了某种食物会引起过敏,出现湿疹,荨麻疹(在皮肤上出现风团块)宝宝的过敏症状会通过皮肤首先反应出来。因此,宝宝初次吃螃蟹、毛豆等易致敏食物时,父母要留意观察其皮肤上是否出现红斑或风团块,以判断宝宝是否对该种食物过敏。最常见引起过敏的食物是异种蛋白质食物,如螃蟹,大虾,鱼类、动物内脏、鸡蛋(尤其是蛋清)等。有些宝宝某些蔬菜也过敏,比如扁豆、毛豆,黄豆等豆类和菌藻类(如蘑菇、木耳、竹笋等)有些香味菜如香菜、韭菜、芹菜等也会引起过敏。
宝宝发烧
由于小孩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服用退热药后体温就会骤然下降,而且很难及时反弹。特别是反复使用退热药者,疾病的特征热型必然改变,从而影响医生对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
宝宝发烧后的饮食注意事项
宝宝稍大孩子发烧时的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常用的流质有牛奶、米汤、绿豆汤、少油的荤汤及各种鲜果汁等。夏季喝些绿豆汤(加少量糖),既清凉解暑又有利于补充水分。发烧伴有腹泻、呕吐,但症状较轻的,可以让其少量、多次服用自制的口服糖盐水。
宝宝发烧要及时补充水份,“脱水热”经常发生在炎热的夏季。在正常情况下,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补-毫升。若水分补充不及时,婴儿就很容易发生细胞脱水,促使体温升高。据测定,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体内水分即可多蒸发10%。也就是说,脱水可造成发热,发热又能加重脱水,最终导致“脱水热”。所以说在大热天里,水对婴儿来说与奶一样重要。
宝宝哮喘
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病因很多,主要包括特异性体质和感染等等。哮喘体质儿童到了秋天,呼吸道处于十分敏感的高反应状态,医学上称为“气道高反应”。在此基础上,患儿气道如受到外界因素刺激,如吸入寒冷空气、刺激性气味、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原有炎症反应加重,呼吸道阻力明显增高,便诱发哮喘。
预防方法
经常进行室外活动,多见阳光和呼吸新鲜空气,户外散步、踢球、骑小自行车等锻炼项目,都能增强哮喘患儿的体质;增强哮喘患儿的耐寒能力,比如让孩子从热天开始喝冷开水,用冷水洗四肢、洗脸,冷天用温水而不用热水,这也是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哮喘急性发作的最好方法。
临床中还发现,有很大一部分的哮喘患儿是由不良的心理因素造成的,如看惊险电影、电视;平时受父母溺爱,突然受到责骂时,都会引起哮喘发作。因此,除了对患儿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切不可忽视心理治疗的作用。要创造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树立起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对预防、缓解患儿哮喘相当重要。
育儿知识
育儿知识包括母婴健康、呵护儿童方面的知识和育婴常识。从宝宝及母亲双方的角度白癜风精细化诊疗南昌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pxynxzz/4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