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贫血的症状 >> 贫血有哪些症状 >> 正文 >> 正文

关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知误区有哪些

来源:贫血的症状 时间:2021-7-3

目前,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虽然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甚至部分患者通过治疗达到治愈的效果,但仍有一些患者的预后效果并不如意,甚至病情呈现反复加重的趋势。

为何病情变得如此难治呢?其实,导致再障病人病情难治的原因,还要归咎于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错误认知,常见以下几点:

误区1不遵医嘱做检查

骨髓穿刺检查是排查血液疾病的关键手段,尤其是再障的诊断,骨髓穿刺非常重要,但有些患者担心这种创伤性检查对身体的伤害,导致诊断时间一再拖延。

其实,做骨髓穿刺本质跟抽血一样,只是我们抽的是骨髓液。每次抽取的量很少,骨髓穿刺不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如果不做骨髓穿刺医生就不能准确判断病情,也难以作出针对性的治疗。白血病患者的心声:我身体本来就很差,为什么骨髓穿刺还要一次又一次?

误区2认为再障治不好,放弃治疗

认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治不好而放弃治疗。无论是多么难治疗,患者都应该坚持,有的人尽管经济条件不错,但因再障的病期长,其治疗难度较大而放弃治疗。

现阶段,中西医结合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有效率很高,适合各种病情的患者且治疗人群广泛。其他血液病的控制率、好转率也都有显著提高。

虽然再生障碍性贫血病情易反复,出血感染对身体健康危害大,病程也很长,但只要患者能够积极治疗,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治愈的希望也是很大的!

误区3过度依赖激素药物

依赖用药。有的病人担心疾病复发,特别是一些病人认为激素“一吃就退热”,而不愿减、撤激素始终抱着激素不放,甚至自己加大药量,最后导致依赖,或出现并发症。对此,建议任何疾病都不能单纯依靠激素治疗。

另外,某些症状的好转或消失不等于疾病的“根治”,而某种症状的加重也不一定是疾病的复发,千万不要在症状加重时轻易加大激素用量。

病人应遵照医嘱,医院复查各项相关指标,医生会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及化验结果调整激素用量。

误区4病情稍有好转就停止治疗

有些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通过用药,血象提升很快,病情好转后,病人就认为“病好了”,急于出院或者是停止治疗。

其实,再生障碍性贫血虽然是良性病,但其危害性不容小觑,其治疗和病情的好转都是一个相对较漫长的过程,因此,患者在治疗期间,一定要确保病情已经好转,而非暂时缓解。

误区5偏听偏信,误听误信

街道边摊或者田间地头,随处可见的治疗再障的“偏方”、“秘方”,导致很多人偏听偏信,误听误信,或信中医不信西医,或信西医不信中医,甚至信巫不信医。再次告诫大家治疗医院诊治。

预防再障患者出血,需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病情适当活动,活动时防止滑倒或外伤,以免伤后出血。

(2)禁止用硬毛牙刷刷牙,牙签剔牙,进食宜慢,避免食用油炸食品或啃质硬的水果等以免引起口腔黏膜及牙龈受损。

(3)预防鼻腔黏膜干燥,必要时涂油保护,禁止挖鼻孔,以免损伤鼻腔黏膜引起出血。

(4)注意小便颜色。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医院检查治疗。

(5)对于口腔出血,首先用软纸轻轻蘸去血迹,然后用清水漱口,找准出血点止血。牙龈止血可用止血环酸注射液加两倍量生理盐水漱口,每日3~4次。或者用止血环酸与云南白药调和,牙龈外敷。另外,明胶海绵局部贴敷,可起到较好的止血效果,多用于出血不止者。

(6)对血小板严重减少的患者,可适当输注血小板,全身应用止血药如酚磺乙胺、维生素K,口服卡巴克络、云南白药等止血。

(7)皮肤、黏膜广泛出血者注意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以防止感染,高热大汗者及时更衣,避免受凉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温馨提示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论临床医生还是患者家属都应注意赋予患者更多的支持。

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周健,感谢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pxynxzz/7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