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贫血一定是缺铁引起的吗?
贫血(anemia)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相同年龄、性别和地区正常标准,导致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由于红细胞容量测定较复杂,临床上常以血红蛋白(Hb)浓度来代替。我国血液病学家认为在我国海平面地区,成年男性Hb<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g/L,孕妇Hb<g/L就有贫血。
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其中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Hb)合成不足,而血红蛋白的功能是与空气中的氧结合并运送至全身。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不足导致肌体缺氧,使人出现面色不佳、头晕、疲乏、体力下降、免疫力低下等贫血症状。目前在中国缺铁性贫血仍然是最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尤以成年女性患病率为高,超过男性1倍或更多。
2、贫血不仅仅是头昏那么简单
头昏是贫血的典型症状,但贫血带来的危害不仅仅头昏这么简单。
1.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眩晕、耳鸣、晕厥、萎靡、失眠、多梦、眼花、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是贫血常见的症状。肢端麻木可由贫血并发的末梢神经炎所致,特别多见于维生素B12缺乏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小儿患缺铁性贫血时可哭闹不安、躁动甚至影响智力发育。
2.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时皮肤、黏膜的主要表现。溶血性贫血,特别是血管外溶血性贫血,可引起皮肤、黏膜黄染。某些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引起的贫血可并发皮肤损害,如绿色瘤等。
3.循环呼吸系统:轻度贫血,由于机体有一定代偿和适应能力,平静时呼吸可无明显变化,仅活动后引起呼吸加快加深并有心悸、心率加快。贫血愈重,活动量愈大,症状愈明显。重度贫血时,即使平静状态也可能有气短甚至端坐呼吸。长期贫血,心脏超负荷工作且供氧不足,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此时不仅有心率变化,还可有心律失常、心脏结构异常,甚至心功能不全。
4.消化系统:贫血时消化腺分泌减少甚至腺体萎缩,进而导致消化功能减低、消化不良,出现腹部胀满、食欲减低、大便规律和性状的改变等。长期慢性溶血可合并胆道结石和脾大。缺铁性贫血可有吞咽异物感或异嗜症。巨幼细胞贫血或恶性贫血可引起舌炎、舌萎缩、牛肉舌、镜面舌等。
5.内分泌生殖系统:长期贫血会影响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胰腺的功能和红细胞生成素、胃肠激素的分泌。另外长期贫血影响睾酮的分泌,减弱男性特征;对女性,因影响女性激素的分泌而导致月经异常,如闭经或月经过多。
3、妊娠期贫血尤要注意
妊娠期女性尤其要有效治疗白癜风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zdpxzz/3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