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财产管理 >> 财产管理介绍 >> 正文 >> 正文

搞不好就要资产处置早该这样审信托项目

来源:财产管理 时间:2024/1/18
还没赚到北京一套房的首付,中国的金融市场就已经走完了那个快速增长、疯狂吹泡泡的时代。潮水退去,你才知道究竟都有谁在裸泳,放水的日子结束、失去了加杠杆这剂“强心针”,经济媒体热衷于曝光谁谁谁家项目违约了、谁谁谁家债券兑付不了了,各家金融机构忙于风险处置和媒体公关、金融民工们更是一个个战战兢兢。大资管行业当中,尤以信托公司最为悲惨,信托项目,项目质量不如保险资管高大上,贷后管理比不上银行度全方位无死角,又不像券商资管基子可以潇洒的抛一句“风险自担”,再赶上面对自然人客户发售的项目,那更是满身是嘴都说不清自己到底怎么尽职履责的。常在河边走难保不湿鞋,作为“低薪高责”的信托风控人员,除了祈求命运的眷顾以外,怕是怕只能打起精神总结经验教训想想如何预防自己中奖的那天,经手的项目至少已经尽可能躲开了可能的各种“坑”。有感于市场频发的违约事件,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跟大家聊一聊信托非标主动管理项目审查时怎么才能尽量不给未来资产处置留下太多的坑,站在处置的角度看如何进行项目审查。一、项目交易架构究竟要看啥?还记得自己初入信托行业,还是业务部门新人的时候,就对信托计划各种新奇的交易架构充满了好奇,甚至稚嫩如我还豪言壮语:我挺喜欢干信托的,要既符合监管要求又满足客户需要,信托从业人员得要特别强的创新能力,才能设计出完美的交易架构。彼时正是信托行业通道业务开展的如火如荼,各种创新交易架构层出不穷的时候。宽松的经济政策环境下,金融从业人员为了业务发展,容易忽视项目的实质风险,最后就难免有人为自己创新的交易架构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某同行信托公司设计的房地产项目“明股实债”交易架构,最终在破产程序中被法院认定为股权投资而非债权便是典型。展业不易,要是能做贷款谁也不想搞出这些个有的没的复杂设计,但是作为风控人员,心里应该始终坚持一个首要原则——控制风险是进行交易架构设计的第一原则。首选的永远是法律关系清晰的交易架构,低风险业务可以为了满足合规性要求而设计复杂的交易架构,但尽量还是应当选择已有司法判例支持的交易架构。不同的交易架构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pxdzz/1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