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贫血的症状 >> 中度贫血症状 >> 正文 >> 正文

科学育儿关于儿童缺铁性贫血,家长必知

来源:贫血的症状 时间:2021-7-3
白癜风控制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98022.html

老话说,眼见为实

但在娃成长这件事上

眼睛却很容易被骗

比如不少家长总觉得

自家娃白白胖胖、高高壮壮

肯定是健康有力、元气满满

但一去体检

却被查出缺铁性贫血

其实宝宝罹患缺铁性贫血会有一段较长的“隐形期”,尤其是2周岁以下的宝宝,外表看起来一切正常,但是体内贮藏的铁元素却在持续流失,最终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症状。

儿童的常见的贫血病是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对宝宝成长有着极大危害,主要体现在身体方面和心理健康方面:

身体影响主要表现在:

1、缺铁可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宝宝抵抗力差,容易患病。

2、缺铁使胃酸分泌减少、脂肪吸收不好,使宝宝消消化能力减弱。

3、贫血可降低血液的的摄氧能力,使机体各器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宝宝稍一运动就会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速等不适。

4、贫血使宝宝机体处于缺氧状态,肌肉软弱无力。

心理健康影响表现在:

1、影响宝宝智力。研究表明,宝宝处于生长发育中的大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一半,而成人大脑的耗氧量只占全身耗氧量的五分之一。宝宝贫血使摄氧能力下降,脑组织缺氧,宝宝的记忆力和注意力等都会受到影响。

2、影响宝宝情绪。由于缺氧,脑细胞代谢异常,宝宝经常表现为爱发脾气爱哭烦燥不安。

3、影响社会适应能力。体弱弱多病的宝宝与人交往的机会相对较少,容易引起性格孤僻、自卑。

引发宝宝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分为先天性贫血和后天性贫血两种。

match先天性原因

1.妊娠期母亲贫血

2.早产

3.双胎或多胎

4.胎儿失血

后天性原因

1.未及时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导致铁摄入量不足)

2.不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胃肠疾病(影响铁的吸收)

3.生长发育过快(对铁的需要量增大)

4.长期慢性失血(导致铁丢失过多)

从铁元素吸收的角度而言,动物性食品中的血红素铁可以直接以卟啉铁的形式被人体吸收,吸收率较高。

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取决于胃肠道的溶解度等因素,多种因素可阻碍宝宝对于铁元素的吸收。

另外,有时宝宝会在无意之中接触到用作涂料的铅,如:玩具、铁栏涂料等,因铅中毒而引起贫血也较为常见。

贫血的症状与其病因、发生急缓和程度轻重有关。一般皮肤、黏膜苍白为突出表现,患儿可出现心跳过快、呼吸加速、食欲减退、恶心、腹胀、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等症状。

病程较长的患儿还可出现易疲倦、毛发干枯、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

一般血液检查、血清铁蛋白检查等可帮助诊断。6月龄~6岁儿童,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Hb)小于g/L为贫血。

当Hb值90~g/L为轻度贫血,Hb处于60~89g/L为中度贫血,小于等于60g/L为重度贫血。

对于宝宝缺铁性贫血,前期其实是可以预防的,从妈妈怀孕期间就要开始加强营养摄入,尤其是富铁食物要适当增加。需要说明的是,孕期充足的铁储备是宝宝生后6个月内铁营养的基本保障。

宝宝出生后,尽量进行母乳喂养,母亲要多补充富铁食物。人工喂养的宝宝应采用强化铁的配方乳,并且在辅食中添加富含铁的食物,如:强化铁的米粉、肉类等。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应从4周龄开始补铁。

对于宝宝要注意食物均衡与营养合理搭配,纠正偏食、挑食、厌食等不良习惯,鼓励宝宝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促进肠道铁的吸收,从而有效预防宝宝出现缺铁性贫血及相关疾病。

在寄生虫感染的高发地区,应在防治贫血同时进行驱虫治疗。

如果宝宝被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后,应采用食物补充+口服铁剂的方式,以达到迅速补铁补血的效果,避免耽误宝宝的身体与智力发育。

食物补充应偏重富铁食物,如:猪肝、蛋黄、瘦肉等,保证让孩子每天吃1-2个“补血菜”。还可同时补充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如叶酸和维生素C,以提高铁元素的实际吸收和利用率。

补充铁剂2周后Hb值开始上升,4周后Hb值应上升10~20g/L及以上,视为有效。ps:应在Hb值正常后继续补充铁剂2个月,恢复机体铁储存水平。

儿童缺铁性贫血,常见高发而又危害大,但却常常因为外在症状不明显而被父母忽略。

所以,各位父母和准备做父母的人,一定要对此有足够的了解,并采取科学的前期预防与病后治疗措施!孩子的成长经不起父母盲目地自信,有时候,眼睛也是会骗人的。

来源:深圳妇幼保健院

—END——

龙川县妇幼保健院

了解更多知识,快长按左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uisfeny.net/zdpxzz/70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